說起迷信,可能很多人不愛聽,可有誰可以說自己沒有屬於自己的小迷信?有誰可以說自己沒有轉發過那開運的錦鯉?而對於中國企業家群體,似乎迷信尤甚。
中國企業家為何執著於玄學?在這執著的背後,有多少商業的考量?又有多少血淚與辛酸?
一直以來,談到中國的企業家,總給人這樣一種印象——他們似乎非常迷信。每到逢年過節,在寺廟裏燃起紅燭高香的人數眾多,但只要看那紅燭最壯,高香最粗的,定然是一個生意人。
據統計,每年都要燒香拜佛的富豪佔99%,其中每年都要專程到特定地點燒香拜佛的富豪佔86%。
超過98%的富豪相信做生意是要講究風水的。企業和富豪本人有專門風水顧問的佔77.8%,每年都要請風水顧問的佔96%。其中,做生意前就相信風水的佔48%,做生意後方覺得風水必須相信的佔50%。
中國企業家迷信二三事
中國企業家非常迷信,雖然他們大都不願承認,但這儼然已成為一個大家公認的事實。史玉柱愛穿紅衣,甚至因為他紅衣白褲的堅持,而在2014年拒絕了去英國皇宮參加晚宴的邀請。
馬雲篤信風水,他據說阿里的7X7辦公樓總共七棟,每棟七層,就是源於他對於「七上八下」的迷信。有一家專注於科技界爆料的權威級自媒體就曾爆料,早在2008年,馬雲在接受其採訪時就曾坦言,阿里巴巴之所以設立七個分公司就是因為講究風水。他認為「做生意必須講風水。」這樣也就不難理解馬雲為什麼會和氣功大師王林過從甚密了。
不僅馬雲迷信風水,香港首富李嘉誠也是風水學的信徒。據負責長江集團中心兩幢建築的摩天大廈大師西沙佩利說,長江集團中心之所以設計成一個四四方方的盒子模樣,正是因為李嘉誠篤信風水,他相信四四方方的盒子形大廈可以抵擋旁邊中國銀行的煞氣。
不僅僅是這些知名企業家迷信風水,但凡生意人,似乎總有自己的一番「小確信」。筆者有一個朋友,就曾講述過這樣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她有一個家族世代在澳門經營賭場的朋友。家裏有一個禁區,供奉著由家裏是逝去的小孩做成的「古曼童」。 「古曼童」又稱為「養小鬼」,據說區別只在於孩子的靈魂是否是自願幫助供養人。古曼童是來自於東南亞的聖物,也被稱為「金童子」或者「佛童子」。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成為孩童的樣子,經過高僧或法師加持,使墮胎或意外死去的孩子的靈魂入住。
而她那個朋友,正是將家中流產的孩子做成古曼童,用以為供養人消災解難、添福聚財,例如,使供養人生意興隆、預報 危難、看守門戶、防賊防盜、抽獎得財等等。
企業家的迷信方式千奇百怪,馮侖曾經說過的「企業家五大作死路」,其中就有迷信。可奇怪的是,為什麼我們都知道迷信不可取,卻還是有這麼多企業家願意相信迷信?甚至還有50%的企業家,會在經商以後選擇迷信?
迷信的商業考量
很多企業家的迷信,離不開商業上的考量。
據統計,做善事的富豪佔99%,其中聽從風水師顧問建議做善事的佔56%。
而做善事,除了在信仰層面的行善積德,的確有不少社會與商業層面的意義。企業家陳光標正是在一系列高調的慈善舉動之後功成名就,成為央視的座上賓。
撇開他在這其後被《財新周刊》曝出的假慈善行為不談,慈善的確是企業家獲取關注與美譽度的捷徑。
如此便捷,換做筆者是風水師,也會建議大家都去多做做慈善。
除了做慈善博關注,還有不少人把主意打到了寺廟裏。
你也許會說,寺廟關乎宗教與信仰。可迷信與信仰,從來沒有涇渭分明的界線。如果一定要說區別,那就是信仰是一種堅信不疑的意識形態,是一種自身與世界關係的思考。而迷信則是大家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所採取的一種短期策略。
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奉行「中國人無信仰論。」支撐這一理論的論據,正是大多數中國人沒有自己專一崇拜的意識形態。
大部分中國人的信仰,其實只能稱得上迷信,他們沒有自己所信仰的意識形態,只是見山拜山,見佛拜佛。到了廟裏,討一個開光佛牌,似乎就有了解決困難的力量。
而不少人,正是利用世人的迷信大發橫財。
隨著人們的追捧,寺廟僧人開始將原本用於神像的開光儀式,用在了越來越多的事物上,逐漸趨於商品化。開光之外,捐功德、燒高香等活動也讓寺廟逐漸商業化。
民眾的信仰讓他們嗅到了巨大的商機。利益的誘惑之下,甚至在有些寺院中出現了假道士、假和尚。
江湖上五大假和尚群體:
1、湖北及四川輸出假和尚到全國各地旅遊景區承包寺院;
2、河南豫東一帶擁現數千個假少林寺武僧團流竄全國各地進行耍把式賣藝;
3、安徽九華山下某鎮全民女性冒充尼姑登門入戶化緣,目前已走出國門,邁向世界;
4、江蘇蘇北職業經懺和尚,亦僧亦俗,為人民的紅白喜事添加文藝色彩;
5、黑龍江假大神,不定時就會《東北出來一個紅太陽》,說拯救世界就靠他了!
當然,除了商業利益的考量,不少企業家選擇迷信,也有心理層面的原因。
說起迷信,可能很多人不愛聽,可有誰可以說自己沒有屬於自己的小迷信?有誰可以說自己沒有轉發過那開運的錦鯉?而對於中國企業家群體,似乎迷信尤甚。
中國企業家為何執著於玄學?在這執著的背後,有多少商業的考量?又有多少血淚與辛酸?
一直以來,談到中國的企業家,總給人這樣一種印象——他們似乎非常迷信。每到逢年過節,在寺廟裡燃起紅燭高香的人數眾多,但只要看那紅燭最壯,高香最粗的,定然是一個生意人。
據統計,每年都要燒香拜佛的富豪佔99%,其中每年都要專程到特定地點燒香拜佛的富豪佔86%。
超過98%的富豪相信做生意是要講究風水的。企業和富豪本人有專門風水顧問的佔77.8%,每年都要請風水顧問的佔96%。其中,做生意前就相信風水的佔48%,做生意後方覺得風水必須相信的佔50%。
中國企業家迷信二三事
中國企業家非常迷信,雖然他們大都不願承認,但這儼然已成為一個大家公認的事實。史玉柱愛穿紅衣,甚至因為他紅衣白褲的堅持,而在2014年拒絕了去英國皇宮參加晚宴的邀請。
馬雲篤信風水,他據說阿里的7X7辦公樓總共七棟,每棟七層,就是源於他對於“七上八下”的迷信。有一家專注於科技界爆料的權威級自媒體就曾爆料,早在2008年,馬雲在接受其採訪時就曾坦言,阿里巴巴之所以設立七個分公司就是因為講究風水。他認為“做生意必須講風水。”這樣也就不難理解馬雲為什麼會和氣功大師王林過從甚密了。
不僅馬雲迷信風水,香港首富李嘉誠也是風水學的信徒。據負責長江集團中心兩幢建築的摩天大廈大師西沙佩利說,長江集團中心之所以設計成一個四四方方的盒子模樣,正是因為李嘉誠篤信風水,他相信四四方方的盒子形大廈可以抵擋旁邊中國銀行的煞氣。
不僅僅是這些知名企業家迷信風水,但凡生意人,似乎總有自己的一番“小確信”。筆者有一個朋友,就曾講述過這樣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她有一個家族世代在澳門經營賭場的朋友。家裡有一個禁區,供奉著由家裡是逝去的小孩做成的“古曼童”。 “古曼童”又稱為“養小鬼”,據說區別只在於孩子的靈魂是否是自願幫助供養人。古曼童是來自於東南亞的聖物,也被稱為“金童子”或者“佛童子”。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成為孩童的樣子,經過高僧或法師加持,使墮胎或意外死去的孩子的靈魂入住。
而她那個朋友,正是將家中流產的孩子做成古曼童,用以為供養人消災解難、添福聚財,例如,使供養人生意興隆、預報 危難、看守門戶、防賊防盜、抽獎得財等等。
企業家的迷信方式千奇百怪,馮侖曾經說過的“企業家五大作死路”,其中就有迷信。可奇怪的是,為什麼我們都知道迷信不可取,卻還是有這麼多企業家願意相信迷信?甚至還有50%的企業家,會在經商以後選擇迷信?
迷信的商業考量
很多企業家的迷信,離不開商業上的考量。
據統計,做善事的富豪佔99%,其中聽從風水師顧問建議做善事的佔56%。
而做善事,除了在信仰層面的行善積德,的確有不少社會與商業層面的意義。企業家陳光標正是在一系列高調的慈善舉動之後功成名就,成為央視的座上賓。
撇開他在這其後被《財新周刊》曝出的假慈善行為不談,慈善的確是企業家獲取關注與美譽度的捷徑。
如此便捷,換做筆者是風水師,也會建議大家都去多做做慈善。
除了做慈善博關注,還有不少人把主意打到了寺廟裡。
你也許會說,寺廟關乎宗教與信仰。可迷信與信仰,從來沒有涇渭分明的界線。如果一定要說區別,那就是信仰是一種堅信不疑的意識形態,是一種自身與世界關係的思考。而迷信則是大家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所採取的一種短期策略。
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奉行“中國人無信仰論。”支撐這一理論的論據,正是大多數中國人沒有自己專一崇拜的意識形態。
大部分中國人的信仰,其實只能稱得上迷信,他們沒有自己所信仰的意識形態,只是見山拜山,見佛拜佛。到了廟裡,討一個開光佛牌,似乎就有了解決困難的力量。
而不少人,正是利用世人的迷信大發橫財。
網易《看客》就曾發表過一篇名為《“開光”狂熱 被商業化侵蝕的信仰》的文章。文中指出,一些逐利者利用民眾“經過開光加持的事物是擁有靈氣的,可以保佑平安帶來好運”,的普遍認知,以及對於開光儀式的狂熱,利用高僧開光為噱頭兜售商品。
隨著人們的追捧,寺廟僧人開始將原本用於神像的開光儀式,用在了越來越多的事物上,逐漸趨於商品化。開光之外,捐功德、燒高香等活動也讓寺廟逐漸商業化。
民眾的信仰讓他們嗅到了巨大的商機。利益的誘惑之下,甚至在有些寺院中出現了假道士、假和尚。
江湖上五大假和尚群體:
1、湖北及四川輸出假和尚到全國各地旅遊景區承包寺院;
2、河南豫東一帶擁現數千個假少林寺武僧團流竄全國各地進行耍把式賣藝;
3、安徽九華山下某鎮全民女性冒充尼姑登門入戶化緣,目前已走出國門,邁向世界;
4、江蘇蘇北職業經懺和尚,亦僧亦俗,為人民的紅白喜事添加文藝色彩;
5、黑龍江假大神,不定時就會《東北出來一個紅太陽》,說拯救世界就靠他了!
當然,除了商業利益的考量,不少企業家選擇迷信,也有心理層面的原因。
迷信的心理原因
人們似乎總希望自己可以與一些好事情沾上邊。因而有不少人選擇在一個黃道吉日剖腹產下孩子,或者是在一個意義重大的日子去世。這一心理,被稱為“沾光效應”。這也是星座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他們總會說一些人性的優點,等你來“沾光”。
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以後,朋友圈瘋轉一條這樣的信息:愛因斯坦生日這天,霍金走了。他出生的這一天,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