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居亞洲首富多年的李嘉誠非常相信風水命理,他曾說,自己一生篤信風水並聽從風水師的建議行事。據媒體此前報道,李嘉誠的御用風水師陳伯去世後,風水大師蔡伯勵說了一句話,李嘉誠立馬大方的給他200萬港幣。
香港十大風水師之一陳伯,據稱是李嘉誠的御用風水師。陳伯於2003年11月29日在養和醫院病逝,終年78歲。陳伯去世後,李嘉誠2006年和蔡伯勵相識。蔡伯勵是廣東真步堂天文曆算第三代傳人,著名的曆法專家,編輯曆書及提供風水意見長達60餘年。
李嘉誠亡妻莊月明的墳墓2006年遭盜墓者破壞後,李嘉誠找到蔡伯勵諮詢風水,想要重修墳墓。蔡伯勵開價200萬,並向李嘉誠解釋,你夫人過世之時死得很慘,再被盜墓者破壞墳墓就是慘上加慘。所以除了要看李家人的生辰八字外,連兒子女朋友的八字都要看。
據多家港台媒體報道,當時李嘉誠很大方的就拿出200萬港幣給蔡伯勵。不過,報道說,這並不是李嘉誠拿出200萬的主因,原因是蔡伯勵正在籌建一個慈善基金組織,所以李嘉誠很樂意拿出錢來資助。
當時在李嘉誠的帶動下,香港的多位富豪也紛紛為蔡伯勵的基金會捐了款。蔡伯勵於2018年7月26日離世,終年96歲。
報道還提到,李嘉誠的御用風水師陳伯,有富豪風水師之稱,因為水平高,不少富豪找他指點迷津。
陳伯在一次飯局上與李嘉誠相遇,那時李嘉誠還是小商人,陳伯給他算了命,隨後問他:「你希望將來擁有多少財富?」李嘉誠告訴他,「我能有3千萬,就很滿足了。」
陳伯卻對他說,你命裏的財庫不是平的,是漫出來的,你將來必定成為香港首富,富貴不可限量,從此兩人建立聯繫。
李嘉誠出身寒門,1940年,12歲的李嘉誠從廣東潮州移民到香港。他14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多年來一直是全球華人首富。
李嘉誠曾有過頗有啟發意義的命運感悟:「小富在人,大富在天。」意思就是說,一個人靠後天的勤奮與聰明,完全可以成就小富,達到小康的生活水平,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意經營得紅紅火火。
李嘉誠也曾說:「我一生篤信風水,在蓋我的香港總部長江集團中心的時候,我聽從我的風水師的建議,長江集團中心要高過旁邊的滙豐總行(179米),但要矮過另一旁的中銀大廈(367米)。」如果在中國銀行及滙豐總行的最高點劃一條斜線,長江集團中心就在這條斜線之下。
李嘉誠亦曾說:「我非常聽從風水師的建議,所以我今天很好。」「富貴兩個字,不是連在一起的。」他認為,真正的富貴是懂得用自己得來的金錢,盡一點義務和責任。
而李嘉誠的命運感悟來自於陳伯。陳伯臨終前,許多富豪私下到醫院探訪他,陳伯也對這些富豪們透露了幫助他們「致富的因緣和祕訣」。
陳伯說:「我為什麼要幫助你們,是因為你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其實你們這些有錢人,不是一生修來的福,都是多生累世行善積德,孝親尊師,普濟眾生,才能有現在這些福(財富地位)。」
他表示:「現在很多人走錯路,想用些手段、權勢或現代知識技術來賺錢,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都只是緣,真正的還是自己要有因(行善積德、孝親尊師、普濟眾生)才行,如果沒有因,我也幫忙不上。」
陳伯還披露自己現在為什要來受苦,(指到自己做了三次手術受盡痛苦),「雖然我是好意,幫助你們改變了緣,讓你們早點成功,可以多幫助些人,但這終究是違背了天道,還是要受上天懲罰,天自有祂的道理。」
他說,「要成功,除了自己要有種因(福德),還要有好緣,中國人講和氣生財是幾千年累積下來的智慧,待人要誠心正意、和顏悅色,才能結好人緣,以後就是這些人幫你成功的,千萬不要財大氣粗,心高氣傲,這是會損福的。」
陳伯表示,《易經》中有說「滿招損,謙受益」就是在說這事。做生意要走正路,自己有種因福德,成功是早晚的問題,福種的厚,緣自然就來的快,急不得。走正路正正當當、規規矩矩做生意也是在造福,立一個好的榜樣讓人學習。
他提醒,千萬不要想走歪路,否則福損的很快,命中本來有萬億的福,走歪路,減損成幾十億,自己還以為成功了,沒想到將來要受造惡的果報,實在得不償失。
陳伯說,現在世道很壞,大家為了求名、求利不擇手段,問題還是出在沒有聖教(聖賢教育),廉恥沒有了,更不要說仁義道德,你們如果想要世世代代保有富貴,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聖教給提倡起來,人人有廉恥,人禍就少了,人禍少,天災自然就減了。
對於風水,很多小伙伴們即使不信,也會有所耳聞。簡而言之,風水就是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一種學問。在香港,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對風水都非常痴迷。其中最為人所知的風水師,當屬李嘉誠“御用風水師”陳伯。
陳伯
遇到兩位名師
陳伯原名陳朗,是四川人,出生於一個富貴之家。十歲時,一位老道長見到陳伯,覺得這孩子和道有緣,於是將其收為關門弟子。隨後陳伯就跟隨師傅在青城山修道,精通了易經八卦,尤其極擅長風水和相面,還對琴棋書畫都有所涉獵。
學成出山後,陳伯的一幅畫引起了溥心畬的注意。溥心畬原名愛新覺羅·溥儒,是清朝恭親王奕的後代,在書畫上造詣很高,和張大千並稱為“南張北溥”,可見其畫功了得。
看到陳伯的畫後,溥心畬覺得陳伯是個可造之材,於是將其收為弟子。後來幾年,陳伯常隨溥心畬到處講學教畫,有了這位大師級畫師的指點,陳伯的畫工自然也突飛猛進。
1949年,陳伯去了香港,憑藉著溥心畬弟子的金字招牌,很快站穩了腳跟。人們都知道他是名師之徒,不但畫功了得,還精通風水和相面,除了求畫之外,慢慢的也有人上門算命和看風水。
李嘉誠
李嘉誠“御用風水師”
1956年11月,陳伯第一次見到李嘉誠。在陳伯看來,李嘉誠當時雖然只是一個小老闆,但面相不凡,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於是陳伯主動提出幫李嘉誠算命。
李嘉誠的“長江塑膠廠”當時正陷入困境,讓其頭疼不已。人在低谷時,總希望找人來指點下,這一次陳伯主動要算命,李嘉誠自然同意了。
陳伯問李嘉誠:你希望自己一輩子能掙多少錢?李嘉誠咬著牙回答道:三千萬就夠了。
要知道以長江塑膠廠當年的效益,別說掙三千萬了,不關門就算燒高香了。
陳伯卻說道:你命裡有財運,三千萬隻是九牛一毛。李嘉誠一聽如此,趕緊詢問到:財從何來,廠子都快關門了。
陳伯說道:慢慢來,別著急,機會很快會主動找上門來。
陳伯
1957年1月,李嘉誠在翻閱雜誌時,突然看到一條新聞,內容是意大利一家塑膠花工廠,產品都在歐洲買斷貨了。
李嘉誠認為塑膠花也許是個機會,能讓廠子起死回生。但是他又拿不定主意,畢竟當時稍有失誤,連東山再起的機會都沒了。
為此李嘉誠提著禮物拜訪了陳伯,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想讓陳伯幫忙看一看,到底行不行。
陳伯也沒說太多,只是說到:既然你覺得機會,那就把握住。
綜合兩次見面來看,陳伯說的話非常平淡。我們鼓勵別人時也經常這樣說。可是陳伯是風水師,李嘉誠就信這一套,別人這樣說的話,他肯定不信。
無論如何,李嘉誠登上了去歐洲的飛機,開始考察塑膠花市場。考察完畢後,李嘉誠更堅定了信心,趁著同行們還沒意識到這一商機,日夜加班趕製塑膠花。
果然正如李嘉誠所料,塑膠花銷路很廣,一舉掙了不少錢,李嘉誠也因此被稱為“塑膠花大王”。
一個瀕臨關門的工廠,幾個月後卻成為行業標杆,這讓李嘉誠對陳伯佩服的五體投地,在他看來,陳伯太神了。
此後陳伯就成為李嘉誠的“御用風水師”,不但辦公室按照陳伯的意見佈置,就連李家大宅也是陳伯選址建造的。
李家大宅
無論是做什么生意,他都會詢問陳伯的意見。只要陳伯點頭,李嘉誠就毫不猶豫投資,只要陳伯說不行,即使自己再看好,也不會出手。李嘉誠認識陳伯後,生意越做越大,還成了“亞洲首富”。
對於風水,很多小伙伴們即使不信,也會有所耳聞。簡而言之,風水就是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一種學問。在香港,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對風水都非常痴迷。其中最為人所知的風水師,當屬李嘉誠“御用風水師”陳伯。
陳伯
遇到兩位名師
陳伯原名陳朗,是四川人,出生於一個富貴之家。十歲時,一位老道長見到陳伯,覺得這孩子和道有緣,於是將其收為關門弟子。隨後陳伯就跟隨師傅在青城山修道,精通了易經八卦,尤其極擅長風水和相面,還對琴棋書畫都有所涉獵。
學成出山後,陳伯的一幅畫引起了溥心畬的注意。溥心畬原名愛新覺羅·溥儒,是清朝恭親王奕的後代,在書畫上造詣很高,和張大千並稱為“南張北溥”,可見其畫功了得。
看到陳伯的畫後,溥心畬覺得陳伯是個可造之材,於是將其收為弟子。後來幾年,陳伯常隨溥心畬到處講學教畫,有了這位大師級畫師的指點,陳伯的畫工自然也突飛猛進。
1949年,陳伯去了香港,憑藉著溥心畬弟子的金字招牌,很快站穩了腳跟。人們都知道他是名師之徒,不但畫功了得,還精通風水和相面,除了求畫之外,慢慢的也有人上門算命和看風水。
李嘉誠
李嘉誠“御用風水師”
1956年11月,陳伯第一次見到李嘉誠。在陳伯看來,李嘉誠當時雖然只是一個小老闆,但面相不凡,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於是陳伯主動提出幫李嘉誠算命。
李嘉誠的“長江塑膠廠”當時正陷入困境,讓其頭疼不已。人在低谷時,總希望找人來指點下,這一次陳伯主動要算命,李嘉誠自然同意了。
陳伯問李嘉誠:你希望自己一輩子能掙多少錢?李嘉誠咬著牙回答道:三千萬就夠了。
要知道以長江塑膠廠當年的效益,別說掙三千萬了,不關門就算燒高香了。
陳伯卻說道:你命裡有財運,三千萬隻是九牛一毛。李嘉誠一聽如此,趕緊詢問到:財從何來,廠子都快關門了。
陳伯說道:慢慢來,別著急,機會很快會主動找上門來。
陳伯
1957年1月,李嘉誠在翻閱雜誌時,突然看到一條新聞,內容是意大利一家塑膠花工廠,產品都在歐洲買斷貨了。
李嘉誠認為塑膠花也許是個機會,能讓廠子起死回生。但是他又拿不定主意,畢竟當時稍有失誤,連東山再起的機會都沒了。
為此李嘉誠提著禮物拜訪了陳伯,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想讓陳伯幫忙看一看,到底行不行。
陳伯也沒說太多,只是說到:既然你覺得機會,那就把握住。
綜合兩次見面來看,陳伯說的話非常平淡。我們鼓勵別人時也經常這樣說。可是陳伯是風水師,李嘉誠就信這一套,別人這樣說的話,他肯定不信。
無論如何,李嘉誠登上了去歐洲的飛機,開始考察塑膠花市場。考察完畢後,李嘉誠更堅定了信心,趁著同行們還沒意識到這一商機,日夜加班趕製塑膠花。
果然正如李嘉誠所料,塑膠花銷路很廣,一舉掙了不少錢,李嘉誠也因此被稱為“塑膠花大王”。
一個瀕臨關門的工廠,幾個月後卻成為行業標杆,這讓李嘉誠對陳伯佩服的五體投地,在他看來,陳伯太神了。
此後陳伯就成為李嘉誠的“御用風水師”,不但辦公室按照陳伯的意見佈置,就連李家大宅也是陳伯選址建造的。
李家大宅
無論是做什么生意,他都會詢問陳伯的意見。只要陳伯點頭,李嘉誠就毫不猶豫投資,只要陳伯說不行,即使自己再看好,也不會出手。李嘉誠認識陳伯後,生意越做越大,還成了“亞洲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