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 ,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而道濟天下 ,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我們老祖宗了解到天地的法則,是科學地觀察得來的。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在中國古代,看風水也叫地理,所以古人又把看風水稱為堪輿學,是依據一般的地理圖形—包括山脈河流的走向等等。堪就是察看,察看地球所能負擔的能力;輿是車,也是載,有地厚載物之意。堪輿就是地理,一般稱它為風水。
之所以把地球視為一個活的生命體,就是認為地球裡邊有人。現在美國人的研究,也認為地球裡面有人,地球裡邊也有另一個世界。古有求仙得道的詩:“王子去求仙,丹成上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現在也有好多這種玄幻的故事,譬如天上的飛碟是從哪裡來的?這有很多說法:一種認為是來自外太空,一種認為是來自地球內部的人類,因為我們搞原子彈、核子彈,擾亂了地球內部人的生活,所以他們派出來偵察,看是怎麼一回事。
據說美國曾經有位叫維特上校的軍人就被他們抓走,帶到地下去審問了。過去都說,地下人的生命比我們長,像王子去求仙說的“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到現在不但地球裡邊是個謎,就是連地球的北極是什麼樣子,也還沒有人下過定論。科學家們、航空專家,都沒有辦法。因為飛機到了北極上空,一切儀器便都失靈了,分不出東西南北,只有在那裡打轉。如果被地心吸力吸進去,飛機便飛往地下了,也就什麼都完了。進去之後變神仙不變神仙,我們不知道,但這些情形到底是什麼原因,現在人們還弄不清楚。倒是幻想的科學家的這種想法,幾千年前我們老祖宗便知道了。這些在《道藏》裡邊都有,但很可惜沒有人看得懂。如果我們能懂了,知道哪裡是門戶,一開門我們便可以進去了,那該多好。
老祖宗的《易經》,是“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由於它科學累積的經驗,“是故知幽明之故”。幽是看不見的一面,像宗教家講上帝、講天堂、講地獄,究竟有沒有?沒有人能看得見,這就是幽。明呢?就是我們擺在地面上的,看得見的,就是明。換句話說,世界上的神秘學、宗教學都是屬於幽的。你如果懂了《易經》的道理,關於明的你固然看得見,幽的——鬼神的世界,你也都知道它的根源。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懂了《易經》的道理,像我們學佛、學禪宗的所說的生死,在中國文化看來都是笑話,那是小問題。一個人怎麼死、怎麼活、怎麼來投生等等,在中國文化中那不是問題。
譬如上古時期,大禹就說過“生者寄也,死者歸也”的話。生是來觀光旅遊的,死就是回去,回去休息休息再來。 《易經》也是這樣說法:“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人從哪裡來,還回到哪裡去。懂了《易經》就懂了生死。生死本來是兩頭的現象,像早上太陽上來了,晚上太陽下去了。生死也等於佛所說的,是分段生死,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至於真的生命、太極是無窮無盡,無始無終的。這一次你生成一個男的,下次再來你要變成女的;這一次變人,也許下一次變狗呢!這就是分段生死,跟佛講的六道輪迴是一樣的道理。分段生死,生來就好像這個世界上的觀光之客,因此產生了文學的境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就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你懂了《易經》,鬼神都在你手裡掌握,聽你的命令。所以我們年輕時候學《易經》,就是為這個目的而學。學了《易經》鬼都不怕,鬼還要聽我的命令,這種學問非學它不可!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我們老祖宗仰觀俯察的這個“地理”,包括了現在所謂的地球物理等等一切。說到地理,大家會聯想到看風水的問題,雖然是個小道,但也必須運用《易經》的法則,今天順便跟大家介紹一下。
關於看風水的問題,這裡邊包涵的也很多。大體上說,看風水所謂的地理,就是堪輿之學,它在我們中國文化系統中,也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站在文化的立場,也是一門很複雜很深奧的學問。像我們古代開礦,那時候並沒有所謂的地質學,也沒有探測的儀器,完全憑堪輿之學,就可以斷定礦源、藏量及深度等。
郭璞是晉代時期有名的知名之士,學問當然很好。他研究這一套學問,對當時的政治影響也很大,可是他卻不幸遇到了一個君弱臣強的時代。有位宰相叫王敦,很跋扈,想造反篡位做皇帝。但他怕這些有學問的讀書人反對他,有一天就請郭璞吃飯,想威脅他屈服。吃完了飯,王敦就問郭璞:郭先生你的陰陽五行是很靈的,請你算算我的命好嗎?意思是說我能當皇帝嗎?郭璞就勸他不要篡位當皇帝,不然會有不測之禍。王敦很不高興,就問郭璞那麼你算算你自己的命如何呢?郭璞笑著說;我的命,到今天中午就完啦!因為你要殺我。王敦說,我正是這個意思,就把他殺了。所以有人說,善《易》的人不卜。歷史上能夠先知的人,多半不得善終。大家千萬注意:搞神通、搞先知的人,大多數都得不到好結局,這是必然的。
古人有句話說“察見淵魚者不祥”。一個人用肉眼能看到水底有幾條魚,而且看得清清楚楚,這是很不吉利的。這句話就是說人不要太精明了!如果知道很多人的隱私,便認為自己消息靈通,那對自己實在是很不利的。所以一個人要裝糊塗一點才好。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 ,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而道濟天下 ,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我們老祖宗了解到天地的法則,是科學地觀察得來的。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在中國古代,看風水也叫地理,所以古人又把看風水稱為堪輿學,是依據一般的地理圖形—包括山脈河流的走向等等。堪就是察看,察看地球所能負擔的能力;輿是車,也是載,有地厚載物之意。堪輿就是地理,一般稱它為風水。
之所以把地球視為一個活的生命體,就是認為地球裡邊有人。現在美國人的研究,也認為地球裡面有人,地球裡邊也有另一個世界。古有求仙得道的詩:“王子去求仙,丹成上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現在也有好多這種玄幻的故事,譬如天上的飛碟是從哪裡來的?這有很多說法:一種認為是來自外太空,一種認為是來自地球內部的人類,因為我們搞原子彈、核子彈,擾亂了地球內部人的生活,所以他們派出來偵察,看是怎麼一回事。
據說美國曾經有位叫維特上校的軍人就被他們抓走,帶到地下去審問了。過去都說,地下人的生命比我們長,像王子去求仙說的“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到現在不但地球裡邊是個謎,就是連地球的北極是什麼樣子,也還沒有人下過定論。科學家們、航空專家,都沒有辦法。因為飛機到了北極上空,一切儀器便都失靈了,分不出東西南北,只有在那裡打轉。如果被地心吸力吸進去,飛機便飛往地下了,也就什麼都完了。進去之後變神仙不變神仙,我們不知道,但這些情形到底是什麼原因,現在人們還弄不清楚。倒是幻想的科學家的這種想法,幾千年前我們老祖宗便知道了。這些在《道藏》裡邊都有,但很可惜沒有人看得懂。如果我們能懂了,知道哪裡是門戶,一開門我們便可以進去了,那該多好。
老祖宗的《易經》,是“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由於它科學累積的經驗,“是故知幽明之故”。幽是看不見的一面,像宗教家講上帝、講天堂、講地獄,究竟有沒有?沒有人能看得見,這就是幽。明呢?就是我們擺在地面上的,看得見的,就是明。換句話說,世界上的神秘學、宗教學都是屬於幽的。你如果懂了《易經》的道理,關於明的你固然看得見,幽的——鬼神的世界,你也都知道它的根源。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懂了《易經》的道理,像我們學佛、學禪宗的所說的生死,在中國文化看來都是笑話,那是小問題。一個人怎麼死、怎麼活、怎麼來投生等等,在中國文化中那不是問題。
譬如上古時期,大禹就說過“生者寄也,死者歸也”的話。生是來觀光旅遊的,死就是回去,回去休息休息再來。 《易經》也是這樣說法:“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人從哪裡來,還回到哪裡去。懂了《易經》就懂了生死。生死本來是兩頭的現象,像早上太陽上來了,晚上太陽下去了。生死也等於佛所說的,是分段生死,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至於真的生命、太極是無窮無盡,無始無終的。這一次你生成一個男的,下次再來你要變成女的;這一次變人,也許下一次變狗呢!這就是分段生死,跟佛講的六道輪迴是一樣的道理。分段生死,生來就好像這個世界上的觀光之客,因此產生了文學的境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就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你懂了《易經》,鬼神都在你手裡掌握,聽你的命令。所以我們年輕時候學《易經》,就是為這個目的而學。學了《易經》鬼都不怕,鬼還要聽我的命令,這種學問非學它不可!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我們老祖宗仰觀俯察的這個“地理”,包括了現在所謂的地球物理等等一切。說到地理,大家會聯想到看風水的問題,雖然是個小道,但也必須運用《易經》的法則,今天順便跟大家介紹一下。
關於看風水的問題,這裡邊包涵的也很多。大體上說,看風水所謂的地理,就是堪輿之學,它在我們中國文化系統中,也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站在文化的立場,也是一門很複雜很深奧的學問。像我們古代開礦,那時候並沒有所謂的地質學,也沒有探測的儀器,完全憑堪輿之學,就可以斷定礦源、藏量及深度等。
郭璞是晉代時期有名的知名之士,學問當然很好。他研究這一套學問,對當時的政治影響也很大,可是他卻不幸遇到了一個君弱臣強的時代。有位宰相叫王敦,很跋扈,想造反篡位做皇帝。但他怕這些有學問的讀書人反對他,有一天就請郭璞吃飯,想威脅他屈服。吃完了飯,王敦就問郭璞:郭先生你的陰陽五行是很靈的,請你算算我的命好嗎?意思是說我能當皇帝嗎?郭璞就勸他不要篡位當皇帝,不然會有不測之禍。王敦很不高興,就問郭璞那麼你算算你自己的命如何呢?郭璞笑著說;我的命,到今天中午就完啦!因為你要殺我。王敦說,我正是這個意思,就把他殺了。所以有人說,善《易》的人不卜。歷史上能夠先知的人,多半不得善終。大家千萬注意:搞神通、搞先知的人,大多數都得不到好結局,這是必然的。
古人有句話說“察見淵魚者不祥”。一個人用肉眼能看到水底有幾條魚,而且看得清清楚楚,這是很不吉利的。這句話就是說人不要太精明了!如果知道很多人的隱私,便認為自己消息靈通,那對自己實在是很不利的。所以一個人要裝糊塗一點才好。
易經大家都知道,畢竟是被稱為群經之首,風水也是包含在易學之內的,那麼通過易經如何看風水呢?周易看風水有什麼方法呢?下面看看北京風水大師王春雲老師是怎麼說的:
什麼是易經?
易經是群經之首,百家之源。 《易經》是群經之首(通常由四書組成: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有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四書五經思想組成,易經是研究宇宙自然規律的,風水也是講究人與自然和諧平衡,風水出自易經
易經與五行八卦。
《易經》又稱《周易》,它的理論又被稱為“玄學”,玄學的意思是,水得土製之玄,先天智慧+後天肉身,此謂之玄。以宇宙實相為基礎,以五行學說機制為基礎,分別從物質、運動、能量、時間、法則等角度認識宇宙,並運用後天的物質世界,由此產生「八卦」體系,即「八卦」系統,「八卦」是古人對真實地球與人的認知角度。
除經學外,《易經》在術數方面的影響也是及其深遠的。易經五行是所有數論最基本的構架,是玄學的理論核心。易經之於術數的運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易經和預言,二是易經和風水學。易經預測學就是根據社會事物的發展,預見未來的意義和結果。
易經大家都知道,畢竟是被稱為群經之首,風水也是包含在易學之內的,那麼通過易經如何看風水呢?周易看風水有什麼方法呢?下面看看北京風水大師王春雲老師是怎麼說的:
什麼是易經?
易經是群經之首,百家之源。 《易經》是群經之首(通常由四書組成: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有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四書五經思想組成,易經是研究宇宙自然規律的,風水也是講究人與自然和諧平衡,風水出自易經
易經與五行八卦。
《易經》又稱《周易》,它的理論又被稱為“玄學”,玄學的意思是,水得土製之玄,先天智慧+後天肉身,此謂之玄。以宇宙實相為基礎,以五行學說機制為基礎,分別從物質、運動、能量、時間、法則等角度認識宇宙,並運用後天的物質世界,由此產生「八卦」體系,即「八卦」系統,「八卦」是古人對真實地球與人的認知角度。
除經學外,《易經》在術數方面的影響也是及其深遠的。易經五行是所有數論最基本的構架,是玄學的理論核心。易經之於術數的運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易經和預言,二是易經和風水學。易經預測學就是根據社會事物的發展,預見未來的意義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