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五诀》一书著于清乾隆丙午年间,著作者为赵玉材先生,字九峰;是当时地理风水的宗工哲匠。(赵玉材先生还著有《阳宅三要》一书,论述有关阳宅风水,对后人影响很大。)赵九峰先生是清朝直隶省磁州(今河北省磁县)人,能文,善画鸟木。赵玉材先生的受业门徒兼学友四川彭县王梦亭(庸弼)先生、成都张应泰(合章)先生参与著述整理。

著述的时代背景是因为当时社会上风水地理学“立法种种,各持一家,是分门愈多而道理愈晦,地理失传。”对于地理“先贤诸书得分真赝”。于是,在乾隆乙巳年底,赵九峰师徒三人“更相讨论研究,遍拣诸书”“慨然有救正之心”“尽所秘而笔之”“越七日而卷成”师徒三人用七天时间加班而书成。

著述的目的是因为“前人著述艰深,滋世迷误,”为“尽洗近今支支离离之说”,“故言期显易,一见能解。”希望言简意赅,言语显近,地理风水学者一读能懂,达到通欲易懂的目地。做到“持是法以相地,如规矩在乎物,无所遍其方圆”。“大小咸宜,而便于人者也”。可惜,赵九峰先生是看不到了,当今的风水地理学社会情况与几百年前没有什么区别,依然是泥沙俱下,龙鱼混杂。呵呵

赵九峰先生在著述中自谓,《地理五诀》是“遵郭景纯《葬经》、杨救贫《青囊经》、刘秉忠《玉尺经》、卜则巍《雪心赋》、刘青田《披肝露胆》、谭仲简《一粒粟》,或祖其而为之发明,或直述其语。”并参阅了《玉髓经》、《天玉经》、《青乌经》、《黑囊经》、《仙婆集》、《孝思集》、《琢玉斧》、《顶门针》、《天机会元》、《人子须知》、《一贯堪舆》、《三才发秘》、《司马水法》、《地理正宗》、《地理大成》、《四弹子》等地理风水学书籍,“从流溯源”。

《地理五诀》这本书共八卷,卷一为五行基础和罗盘初步篇;卷二论龙脉生旺死绝形象;卷三论穴之阴阳富贵贫贱;卷四论砂形贵贱得位失位;卷五论水之吉凶进神退神;卷六论四局朝向龙水配合;卷七论二十四山向十二种水口吉凶判断法;卷八论平洋地理风水要诀。。前七卷主要论山地风水,卷八论平洋风水;主要以山地风水为主。

在卷一部分,赵九峰先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地理之道与人同,人有三纲五常、四美十恶,地理亦然。”认为地理风水同人类封建社会一样也有纲常伦理,美恶道德判断标准。气脉为富贵贫贱之纲,明堂为砂水美恶之纲,水口为生旺死绝之纲;龙真穴的砂秀水抱向吉为五常;罗城周密、左右环抱、官旺朝堂、气旺土肥为四美;地理风水与封建社会伦理法制一样,也有十恶不赦之罪,龙犯劫煞返逆、龙犯剑脊直硬;穴犯凶砂恶水、穴犯风吹气散;砂犯探头槌胸、砂犯反背无情;水犯冲射反弓、水犯黄泉大煞;向犯冲生破旺、向犯闭煞退神。是地理风水的十恶不善,大凶。地理风水家的职责就是要弃恶取善美。

《地理五诀》一书书如其名,在先贤地理风水理论的基础上,再次化繁为简,把阴宅地理风水归纳概括为五个主要的要素,即龙、穴、砂、水、向五个原则。卷二至卷七就是紧紧围绕这五个要素来论述。既讲述了龙、穴、砂、水、向各自的形象、特点,又把五个要素加以溶合,论述彼此间辨证关系。

我们认为《地理五诀》是三合派地理风水著作,主要是赵九峰先生在书中也强调重视龙(山脉)、水、向三者的关系,认为必须龙水要相合,龙水与向也要相合,龙水向都要得生旺之气才吉。《地理五诀》卷一中有“玄关同窍歌”,就是要求龙脉、水口和向三者要阴阳要配合,满局生旺。

赵九峰先生认为“地理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亦不止一端。”“阳从左边转,阴从右路通。此是水之动而不为静,为阳象。天道之左旋长生,从左到右顺起。”水为动,动为阳。“以龙之静而不动,为阴象。地道之右旋长生,从右到左逆起。”龙为静,静为阴。还有“十二龙理气歌”,虽分散各卷中,但依水法环环相扣。

《地理五诀》中最重要的观点,也对后来地理风水师影响最大的就是“以水定局”。赵九峰先生独宗元太师刘秉忠国师所著《玉尺经》句,“乙、丙交而趋戍,辛、壬会而聚辰;斗牛纳丁、庚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认为“水法虽有千条万绪,而至神至妙,总不能越此四语之范围。”依水口而定火、水、金、木四局。“五行实无系于龙家,祸福须取明于水路。”请关注微信平台中国风水研究会和易经天下“水凶,寸步可以杀人。”水在《地理五诀》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万水俱从天上去。”甚至超过龙脉的作用。当然,从平民百姓的角度讲,平凡的生活更注重财气,“山管人丁水主财”,生活离不开茶米油盐酱醋,水法更为重要。卷六中不惜整卷予以剖析各类水局,说明龙水配合。

赵九峰先生认为,龙、穴、砂、水虽然在堪舆学问中很重要,但这些都是建筑材料,能把这些建筑材料按图纸建成宏伟的建筑,最终则由“向”来决定。“向”在地理五要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吉凶只在向中定”、“千里江山一向间”、“大地不能随处皆生,好向可以即地而立。”卷七十二水口吉凶断法,详尽地论述水口与座向的吉凶辨证关系,我们常看到民间地理风水师入山看地之际随身不忘携带一本《地理五诀》,认真翻看的往往就是十二水口吉凶断法部分,因为不好记忆,要常常翻阅。水与向这两个要素,赵九峰先生特别重视,把“寻龙点穴,以水为主,以向为尊。”提为全书重中之重。

《地理五诀》对罗盘的论述介绍不多。只有卷一中略为集中地论及,其它则分散各卷中。赵九峰先生把罗盘使用的总则己经写明,内盘(地盘)格龙和阳宅所用,外盘(天盘)收水之用。中盘(人盘)消砂所用。特别在“以水定局”中写得很清楚,以外盘定水口,内盘格龙定入首。对于初学者来说,得认真阅读专门介绍罗盘的书籍。

有人称《地理五诀》是堪舆学典籍中的扛鼎之作。应该讲《地理五诀》确是三合派地理风水通俗入门和值得精读的著作,它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足之处。

一是全书没有一个风水地理实例。赵九峰先生在书中自称看过“千坟万冢”,但是全书八卷没有一个地理风水实例,不能不说是个缺憾,让人难以信服。不象徐继善的《地理人子须知》,实例随处可见。

二是对于罗盘的讲解内容不多。特别对于分金如何运用,分金与仙命关系如何未论及。

三是书中绘图很乱,模糊不清,让后学多有不便,甚至容易产生歧义,走入歧途。当然,这是古籍风水地理书的通病,不象现代峦头砂形水形附有彩色照片,清晰明了。

四是由于编排的体例关系,粗观其书,似乎对来水不重视。好象全书少有论及,细看几遍后才知道卷一“九宫水法歌”和“补遗”就是说明来水的。可能由于赵九峰先生及门徒的时间过于紧促,全书的编排体例上有欠科学性。

现代有人认为《地理五诀》的著者赵九峰先生根本不是杨救贫先生三合派地理传人。杨公从不认为“水为动为阳,山为静为阴”。

尽管有如此这般的缺点不足,《地理五诀》一书仍不失为一本地理风水爱好者阅读学习的好书,特别是三合派地理风水学者,可以精读一番。对于现代人李非先生、陈明先生为《地理五诀》所作注释讲解也要认真思考,不必人云亦云,因为此两位老先生未必能懂三合派的水法精髓,常有误解之处。熟读精思,自然长进。有人说风水地理要读百本古籍,信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在学地理风水之上,就是写照。

滏阳赵九峯 著 原版重印128页32开

竖排繁体

文益书局发行

滏阳赵九峰《地理五诀全集》介绍风水先生是怎样覆验旧茔:”凡到一旧茔,先将左右前后皆看遍,再到穴前看大水小水。归何处。不辞劳苦。去水口上看法,先立一高杆,次到墓前顶正中下一罗针,用外盘缝针,看穴中穴前内水口两水交会于何处,或归库存不归库存。次看是地支向或天干向,生旺不生旺。再看龙是何字八首,是生龙还是死龙,龙水配不配,通窍不通窍,是水通窍还是龙通窍,或合元关通窍。再看贵 人在干天或是地于:舍某贵人得位不得位,则知有无前程。看生方有山无山,有支,合某贵 人得位不得位,则知明无前程。看生方有山无山,有财无财。看天柱训低,则知有寿无寿。将四维、八干、廿四字局围皆目的地遍,或在天干,或在地支,形象好不好。或是富穴,或是贵穴。穴暖不暖,风吹不吹,案眠弓不眠弓,有无不砂。然后照五诀书中图形看,吉则断吉,凶者断凶,断无不准。

“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

我国先民们把地形总结为“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是对人们居住环境的一种科学的高度概括。人们在追求与“地理五诀”达成和谐统一,实际上就是在追求与大自然在空间上达到和谐统一。

1 龙

“龙者何?山脉也。山脉何以龙为?盖因龙妖娇活泼,……而山脉亦然,……” (《周易阴阳宅》)。龙是指蜿蜒而至的山峦,通常为气脉流贯的山体。到了平原,没有山体的地方,也是有“龙”的。此时的“龙”已经转入地下,是指地下的岩土层,地下岩土层也是有走向的。“莫道高山方有龙,却来平地失真踪。平地龙从高脉发,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既认星峰起,平地两旁寻水势。两水夹处是真龙,枝叶周回中者是。”(《撼龙经》)。从地质构造来看,水往低处流,岩层的走向也一样。我们的成语里也有“来龙去脉”的说法,可见,“龙”是有走向的,“气”依附于“龙”,走向和“龙脉”一致。“龙”也分吉凶,吉龙为光肥圆润、尖利秀美、势雄力足、雄伟磅礴的山脉,这样的龙称为“真龙”,能够迎气生气。凶龙为崩石破碎,歪斜臃肿、势弱力寡、枝脚瘦小、树木不生的山脉,这样的龙称为“老龙”、“死龙”,迎接到的气也是不好的凶气。我们通常都说“青山绿水”,“青”就是指山的绿化状况。山上有大量的树木就称为“青山”,树木能够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如果山上没有树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青山绿水”变成“穷山恶水”。山体出现冲沟、滑坡、崩塌等不利于建设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风水学认为,“龙”不能断,“龙”断则“气”断。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龙”断处其实就是指地震断裂带、地裂缝等不良的地质状况,是不宜建造房屋的。进一步说,地下岩土层的结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地基承载力的情况。可见,所谓“龙”,就是指我们在建设中所提到的工程地质条件,风水学中对“龙”的研究其实就是现代科学中地质科学的一部分。

2 “穴”与“明堂”

“穴” 是“气”随着“龙”而来所聚集的点,“明堂”才是我们所选择适合我们居住、生活、工作的地点,“古之地理家,以穴前之地名之曰‘明堂’”(《周易阴阳宅》)。它是指“穴”前靠山近水的平坦之处。而“穴”则往往成为城市中比较重要的地点,利于“气”的集聚。“穴”与“明堂”的关系是“点”与“面”的关系。“穴”起到了一个“控制点”的作用,是明堂的前提。“明堂”的位置也符合西方学者所提出的“边缘效应”。。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明山与水能够提供给人类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近水,则有了生命的保障;近山,则提供给人类各种食物。不能离山太远或离水太远,这也是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道”的体现。上海浦东的陆家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黄浦江从西南往东北方向流过,成为传统风水学中的“玉带水”模式,后建立起的众高楼围绕着一个中心绿地,这个中心绿地就可以认为是“明堂”的位置,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的“聚气”的模式。从城市经营的角度来看,它改善了小区域的环境,从而增加了其周围土地的经济价值。 “穴”与“明堂”的选择其实是我们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选址科学,需要从人文、自然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 砂

“砂者,穴之前后、左右山也。”(《周易阴阳宅》)“砂”是构成穴场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风水学中以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四方的四神兽来命名穴场周围的砂山:前(南)朱雀,后(北)玄武,左(东)青龙,右(西)白虎,并配以五行学说对砂山所构成的环境做出逻辑的分析判断。风水学的原则是尽可能利用好的地形建设,对于一些不好的地形环境条件做出相应的改造。这里对地形的考虑就涉及到日照、气候、土壤、风向等要素,与现代科学提倡的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吻合。

“《曲礼》注云:朱雀、玄武、青龙、白虎,

图7 黄帝陵之风水砂山意象四方宿名也。然则地理以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亦假借四方之宿以别四方之山,非谓山之形皆欲如其物也。”(《地理人子须知》)从图6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典型的风水模式除了有靠山(镇山)之外,左右两侧还应该有起护卫作用的山,使整个穴场成兜抱状,来挡住“风”对气场的破坏,达到更好的聚气作用,让人们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同时也能够提供给人类一些维持生存的物质资料。(图7为黄帝陵的风水砂山的意象,图中的“四神兽”只是从形方面来说,并非是从方位的角度来说的。)

4 水

“水者,龙之血脉。穴外之气,龙非水送,无以明其来;穴非水界,无以明其止。” (《周易阴阳宅》)风水学认为,气也是随着水而走的,有水必有气。在现实生活中,人对水的依赖也超出于对山的依赖,“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书》)故民间一些地区仍有“阴宅(坟墓)重山,阳宅(房屋)重水”的说法。水的走向,就是“气”的走向。而“气”又是和水的走向相同的。 “气” 是贯通于水的,水的流动带动“气”的流动。而不同的水所聚到的“气”所具有的性质也是不同的。水质清明,味觉甘甜为吉;水质浊暗,味觉苦涩为凶。水质的不同,即水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时,水的性质表现也有所不同,水质良好的地区当地居民的身体素质等方面比其他地方的好,而有的地区人们患有地方病也与水质有关。

水还具有交通的作用,不论古今中外、内河外海,凡是具有良好的水利交通条件的城市,经济都比较发达。在城市中,道路也被风水家们当作水来看待,凡是交通便利的城市,经济也较一般地区发达,从历史上看,各个城市的发展无不与交通的发达程度相关。前面已经说过,山能够提供给人们必要的生存资料,这也正好体现了民间流传的“山管人丁水管财”的说法。

水对人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选址时尽量选在河道的凸岸,而不选在河道的凹岸,是为了避免洪水的侵袭,别的文献里已经说的很多,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5 向

向指的是朝向,它具有矢量性。同一物体,随着参照物的不同其方位也不同,故不能单纯的说某一物体的方位是“XX”向。在风水家们利用罗经(罗盘)进行选址,或是对某建筑进行定向分金时,就是以其手中的罗盘建立起一个相对的坐标系,从而对穴场进行一些逻辑性的、适用性的分析和评价。看周围的环境是否能够满足“聚气”的要求,即整个穴场是否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各种需要。

《地理五诀》一书著于清乾隆丙午年间,著作者为赵玉材先生,字九峰;是当时地理风水的宗工哲匠。(赵玉材先生还著有《阳宅三要》一书,论述有关阳宅风水,对后人影响很大。)赵九峰先生是清朝直隶省磁州(今河北省磁县)人,能文,善画鸟木。赵玉材先生的受业门徒兼学友四川彭县王梦亭(庸弼)先生、成都张应泰(合章)先生参与著述整理。

著述的时代背景是因为当时社会上风水地理学“立法种种,各持一家,是分门愈多而道理愈晦,地理失传。”对于地理“先贤诸书得分真赝”。于是,在乾隆乙巳年底,赵九峰师徒三人“更相讨论研究,遍拣诸书”“慨然有救正之心”“尽所秘而笔之”“越七日而卷成”师徒三人用七天时间加班而书成。

著述的目的是因为“前人著述艰深,滋世迷误,”为“尽洗近今支支离离之说”,“故言期显易,一见能解。”希望言简意赅,言语显近,地理风水学者一读能懂,达到通欲易懂的目地。做到“持是法以相地,如规矩在乎物,无所遍其方圆”。“大小咸宜,而便于人者也”。可惜,赵九峰先生是看不到了,当今的风水地理学社会情况与几百年前没有什么区别,依然是泥沙俱下,龙鱼混杂。呵呵

赵九峰先生在著述中自谓,《地理五诀》是“遵郭景纯《葬经》、杨救贫《青囊经》、刘秉忠《玉尺经》、卜则巍《雪心赋》、刘青田《披肝露胆》、谭仲简《一粒粟》,或祖其而为之发明,或直述其语。”并参阅了《玉髓经》、《天玉经》、《青乌经》、《黑囊经》、《仙婆集》、《孝思集》、《琢玉斧》、《顶门针》、《天机会元》、《人子须知》、《一贯堪舆》、《三才发秘》、《司马水法》、《地理正宗》、《地理大成》、《四弹子》等地理风水学书籍,“从流溯源”。

《地理五诀》这本书共八卷,卷一为五行基础和罗盘初步篇;卷二论龙脉生旺死绝形象;卷三论穴之阴阳富贵贫贱;卷四论砂形贵贱得位失位;卷五论水之吉凶进神退神;卷六论四局朝向龙水配合;卷七论二十四山向十二种水口吉凶判断法;卷八论平洋地理风水要诀。。前七卷主要论山地风水,卷八论平洋风水;主要以山地风水为主。

在卷一部分,赵九峰先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地理之道与人同,人有三纲五常、四美十恶,地理亦然。”认为地理风水同人类封建社会一样也有纲常伦理,美恶道德判断标准。气脉为富贵贫贱之纲,明堂为砂水美恶之纲,水口为生旺死绝之纲;龙真穴的砂秀水抱向吉为五常;罗城周密、左右环抱、官旺朝堂、气旺土肥为四美;地理风水与封建社会伦理法制一样,也有十恶不赦之罪,龙犯劫煞返逆、龙犯剑脊直硬;穴犯凶砂恶水、穴犯风吹气散;砂犯探头槌胸、砂犯反背无情;水犯冲射反弓、水犯黄泉大煞;向犯冲生破旺、向犯闭煞退神。是地理风水的十恶不善,大凶。地理风水家的职责就是要弃恶取善美。

《地理五诀》一书书如其名,在先贤地理风水理论的基础上,再次化繁为简,把阴宅地理风水归纳概括为五个主要的要素,即龙、穴、砂、水、向五个原则。卷二至卷七就是紧紧围绕这五个要素来论述。既讲述了龙、穴、砂、水、向各自的形象、特点,又把五个要素加以溶合,论述彼此间辨证关系。

我们认为《地理五诀》是三合派地理风水著作,主要是赵九峰先生在书中也强调重视龙(山脉)、水、向三者的关系,认为必须龙水要相合,龙水与向也要相合,龙水向都要得生旺之气才吉。《地理五诀》卷一中有“玄关同窍歌”,就是要求龙脉、水口和向三者要阴阳要配合,满局生旺。

赵九峰先生认为“地理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亦不止一端。”“阳从左边转,阴从右路通。此是水之动而不为静,为阳象。天道之左旋长生,从左到右顺起。”水为动,动为阳。“以龙之静而不动,为阴象。地道之右旋长生,从右到左逆起。”龙为静,静为阴。还有“十二龙理气歌”,虽分散各卷中,但依水法环环相扣。

《地理五诀》中最重要的观点,也对后来地理风水师影响最大的就是“以水定局”。赵九峰先生独宗元太师刘秉忠国师所著《玉尺经》句,“乙、丙交而趋戍,辛、壬会而聚辰;斗牛纳丁、庚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认为“水法虽有千条万绪,而至神至妙,总不能越此四语之范围。”依水口而定火、水、金、木四局。“五行实无系于龙家,祸福须取明于水路。”请关注微信平台中国风水研究会和易经天下“水凶,寸步可以杀人。”水在《地理五诀》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万水俱从天上去。”甚至超过龙脉的作用。当然,从平民百姓的角度讲,平凡的生活更注重财气,“山管人丁水主财”,生活离不开茶米油盐酱醋,水法更为重要。卷六中不惜整卷予以剖析各类水局,说明龙水配合。

赵九峰先生认为,龙、穴、砂、水虽然在堪舆学问中很重要,但这些都是建筑材料,能把这些建筑材料按图纸建成宏伟的建筑,最终则由“向”来决定。“向”在地理五要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吉凶只在向中定”、“千里江山一向间”、“大地不能随处皆生,好向可以即地而立。”卷七十二水口吉凶断法,详尽地论述水口与座向的吉凶辨证关系,我们常看到民间地理风水师入山看地之际随身不忘携带一本《地理五诀》,认真翻看的往往就是十二水口吉凶断法部分,因为不好记忆,要常常翻阅。水与向这两个要素,赵九峰先生特别重视,把“寻龙点穴,以水为主,以向为尊。”提为全书重中之重。

《地理五诀》对罗盘的论述介绍不多。只有卷一中略为集中地论及,其它则分散各卷中。赵九峰先生把罗盘使用的总则己经写明,内盘(地盘)格龙和阳宅所用,外盘(天盘)收水之用。中盘(人盘)消砂所用。特别在“以水定局”中写得很清楚,以外盘定水口,内盘格龙定入首。对于初学者来说,得认真阅读专门介绍罗盘的书籍。

有人称《地理五诀》是堪舆学典籍中的扛鼎之作。应该讲《地理五诀》确是三合派地理风水通俗入门和值得精读的著作,它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足之处。

一是全书没有一个风水地理实例。赵九峰先生在书中自称看过“千坟万冢”,但是全书八卷没有一个地理风水实例,不能不说是个缺憾,让人难以信服。不象徐继善的《地理人子须知》,实例随处可见。

二是对于罗盘的讲解内容不多。特别对于分金如何运用,分金与仙命关系如何未论及。

三是书中绘图很乱,模糊不清,让后学多有不便,甚至容易产生歧义,走入歧途。当然,这是古籍风水地理书的通病,不象现代峦头砂形水形附有彩色照片,清晰明了。

四是由于编排的体例关系,粗观其书,似乎对来水不重视。好象全书少有论及,细看几遍后才知道卷一“九宫水法歌”和“补遗”就是说明来水的。可能由于赵九峰先生及门徒的时间过于紧促,全书的编排体例上有欠科学性。

现代有人认为《地理五诀》的著者赵九峰先生根本不是杨救贫先生三合派地理传人。杨公从不认为“水为动为阳,山为静为阴”。

尽管有如此这般的缺点不足,《地理五诀》一书仍不失为一本地理风水爱好者阅读学习的好书,特别是三合派地理风水学者,可以精读一番。对于现代人李非先生、陈明先生为《地理五诀》所作注释讲解也要认真思考,不必人云亦云,因为此两位老先生未必能懂三合派的水法精髓,常有误解之处。熟读精思,自然长进。有人说风水地理要读百本古籍,信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在学地理风水之上,就是写照。

滏阳赵九峯 著 原版重印128页32开

竖排繁体

文益书局发行

滏阳赵九峰《地理五诀全集》介绍风水先生是怎样覆验旧茔:”凡到一旧茔,先将左右前后皆看遍,再到穴前看大水小水。归何处。不辞劳苦。去水口上看法,先立一高杆,次到墓前顶正中下一罗针,用外盘缝针,看穴中穴前内水口两水交会于何处,或归库存不归库存。次看是地支向或天干向,生旺不生旺。再看龙是何字八首,是生龙还是死龙,龙水配不配,通窍不通窍,是水通窍还是龙通窍,或合元关通窍。再看贵 人在干天或是地于:舍某贵人得位不得位,则知有无前程。看生方有山无山,有支,合某贵 人得位不得位,则知明无前程。看生方有山无山,有财无财。看天柱训低,则知有寿无寿。将四维、八干、廿四字局围皆目的地遍,或在天干,或在地支,形象好不好。或是富穴,或是贵穴。穴暖不暖,风吹不吹,案眠弓不眠弓,有无不砂。然后照五诀书中图形看,吉则断吉,凶者断凶,断无不准。

“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

我国先民们把地形总结为“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是对人们居住环境的一种科学的高度概括。人们在追求与“地理五诀”达成和谐统一,实际上就是在追求与大自然在空间上达到和谐统一。

1 龙

“龙者何?山脉也。山脉何以龙为?盖因龙妖娇活泼,……而山脉亦然,……” (《周易阴阳宅》)。龙是指蜿蜒而至的山峦,通常为气脉流贯的山体。到了平原,没有山体的地方,也是有“龙”的。此时的“龙”已经转入地下,是指地下的岩土层,地下岩土层也是有走向的。“莫道高山方有龙,却来平地失真踪。平地龙从高脉发,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既认星峰起,平地两旁寻水势。两水夹处是真龙,枝叶周回中者是。”(《撼龙经》)。从地质构造来看,水往低处流,岩层的走向也一样。我们的成语里也有“来龙去脉”的说法,可见,“龙”是有走向的,“气”依附于“龙”,走向和“龙脉”一致。“龙”也分吉凶,吉龙为光肥圆润、尖利秀美、势雄力足、雄伟磅礴的山脉,这样的龙称为“真龙”,能够迎气生气。凶龙为崩石破碎,歪斜臃肿、势弱力寡、枝脚瘦小、树木不生的山脉,这样的龙称为“老龙”、“死龙”,迎接到的气也是不好的凶气。我们通常都说“青山绿水”,“青”就是指山的绿化状况。山上有大量的树木就称为“青山”,树木能够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如果山上没有树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青山绿水”变成“穷山恶水”。山体出现冲沟、滑坡、崩塌等不利于建设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风水学认为,“龙”不能断,“龙”断则“气”断。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龙”断处其实就是指地震断裂带、地裂缝等不良的地质状况,是不宜建造房屋的。进一步说,地下岩土层的结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地基承载力的情况。可见,所谓“龙”,就是指我们在建设中所提到的工程地质条件,风水学中对“龙”的研究其实就是现代科学中地质科学的一部分。

2 “穴”与“明堂”

“穴” 是“气”随着“龙”而来所聚集的点,“明堂”才是我们所选择适合我们居住、生活、工作的地点,“古之地理家,以穴前之地名之曰‘明堂’”(《周易阴阳宅》)。它是指“穴”前靠山近水的平坦之处。而“穴”则往往成为城市中比较重要的地点,利于“气”的集聚。“穴”与“明堂”的关系是“点”与“面”的关系。“穴”起到了一个“控制点”的作用,是明堂的前提。“明堂”的位置也符合西方学者所提出的“边缘效应”。。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明山与水能够提供给人类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近水,则有了生命的保障;近山,则提供给人类各种食物。不能离山太远或离水太远,这也是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道”的体现。上海浦东的陆家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黄浦江从西南往东北方向流过,成为传统风水学中的“玉带水”模式,后建立起的众高楼围绕着一个中心绿地,这个中心绿地就可以认为是“明堂”的位置,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的“聚气”的模式。从城市经营的角度来看,它改善了小区域的环境,从而增加了其周围土地的经济价值。 “穴”与“明堂”的选择其实是我们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选址科学,需要从人文、自然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 砂

“砂者,穴之前后、左右山也。”(《周易阴阳宅》)“砂”是构成穴场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风水学中以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四方的四神兽来命名穴场周围的砂山:前(南)朱雀,后(北)玄武,左(东)青龙,右(西)白虎,并配以五行学说对砂山所构成的环境做出逻辑的分析判断。风水学的原则是尽可能利用好的地形建设,对于一些不好的地形环境条件做出相应的改造。这里对地形的考虑就涉及到日照、气候、土壤、风向等要素,与现代科学提倡的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吻合。

“《曲礼》注云:朱雀、玄武、青龙、白虎,

图7 黄帝陵之风水砂山意象四方宿名也。然则地理以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亦假借四方之宿以别四方之山,非谓山之形皆欲如其物也。”(《地理人子须知》)从图6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典型的风水模式除了有靠山(镇山)之外,左右两侧还应该有起护卫作用的山,使整个穴场成兜抱状,来挡住“风”对气场的破坏,达到更好的聚气作用,让人们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同时也能够提供给人类一些维持生存的物质资料。(图7为黄帝陵的风水砂山的意象,图中的“四神兽”只是从形方面来说,并非是从方位的角度来说的。)

4 水

“水者,龙之血脉。穴外之气,龙非水送,无以明其来;穴非水界,无以明其止。” (《周易阴阳宅》)风水学认为,气也是随着水而走的,有水必有气。在现实生活中,人对水的依赖也超出于对山的依赖,“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书》)故民间一些地区仍有“阴宅(坟墓)重山,阳宅(房屋)重水”的说法。水的走向,就是“气”的走向。而“气”又是和水的走向相同的。 “气” 是贯通于水的,水的流动带动“气”的流动。而不同的水所聚到的“气”所具有的性质也是不同的。水质清明,味觉甘甜为吉;水质浊暗,味觉苦涩为凶。水质的不同,即水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时,水的性质表现也有所不同,水质良好的地区当地居民的身体素质等方面比其他地方的好,而有的地区人们患有地方病也与水质有关。

水还具有交通的作用,不论古今中外、内河外海,凡是具有良好的水利交通条件的城市,经济都比较发达。在城市中,道路也被风水家们当作水来看待,凡是交通便利的城市,经济也较一般地区发达,从历史上看,各个城市的发展无不与交通的发达程度相关。前面已经说过,山能够提供给人们必要的生存资料,这也正好体现了民间流传的“山管人丁水管财”的说法。

水对人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选址时尽量选在河道的凸岸,而不选在河道的凹岸,是为了避免洪水的侵袭,别的文献里已经说的很多,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5 向

向指的是朝向,它具有矢量性。同一物体,随着参照物的不同其方位也不同,故不能单纯的说某一物体的方位是“XX”向。在风水家们利用罗经(罗盘)进行选址,或是对某建筑进行定向分金时,就是以其手中的罗盘建立起一个相对的坐标系,从而对穴场进行一些逻辑性的、适用性的分析和评价。看周围的环境是否能够满足“聚气”的要求,即整个穴场是否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各种需要。

第二步地理:看庭院周圍環境,以整個住宅為中心。看水火位置、周圍四鄰八家的高低、以及可見的自然砂水。主整個家庭之事。

第三步地理:看大門(氣口),以大門的中心為中心,看門口八方沖射來的砂水之氣,氣口尤其重點看八個卦的交界處,朝向方位。

第四步地理:看正房,以正房中心為中心。看水火位置、周圍四鄰八家的高低、以及可見的自然砂水。主全家之事。

第五步地理:最後兼看主人臥室,以這間房的中心為中心,必要時以睡床的中心為中心。看室內砂水佈局,以及院內、院外砂水。每間房的風水對其中住的人起作用。

陰宅風水陽宅風水看法異同:

風水理論在建築中廣泛運用,民間選擇陰宅和陽宅也不例外。下面我們來討論它們的看法異同。

我們知道,屈曲生動、端圓體正、均衡界定、諧和有情是風水美學的四大原理。有史以來,多少文人墨客不惜文墨寫下數以千計的畫卷詩作、歌賦或繪畫讚揚風水寶地,從一定程度上講,山水美學及山水藝術創作取到一定的作用。

在陰宅和陽宅的選擇方面,形法理論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地基的容量大小有所不同。在《雪心賦》中明示:「若言陽宅,何異陰宮,最要地勢寬平,不宜堂局逼窄。」在《葬經翼》中說得就更加具體了。 「(陽宅)來龍大勢亦與陰宅不殊。唯是到頭形體格局有異耳。夫陽舒陰斂,自然之道也。故曰:陽來一片,陰來一線,陰非一線不斂,陽非一片不舒,是以陽基入首與陰穴殊形:陰穴專多取格局緊拱,入首處專以細巧為合法;陽基則不然,所重在局勢寬大,落氣隆重,水城汪洋,或環抱,或倒合,或朝來繞後,悠來揚去。灣曲纏護,多在隔水;水口常在數十里外,大者在二三百里外。」

清代的畫學理論家笪重光在他的《畫筌》一書中,把畫學理論融入風水理論,得出驚人的見解。他說:「夫山川氣象,以渾為宗。村巒交割,以清為法。形勢崇卑,權衡小大……眾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盤互,祖峰乃厚,……一收復一放,山漸開而勢轉,一張又一伏,山欲動而勢張……山從斷處而雲氣生,山到交時而水口出。」可見他在精通山水畫的同時,還熟知風水知識。要求做到「作山先求入路,出水預定來源。擇水通橋,取境設路,分五行而辨體,峰勢同形,諳於地理;像庶類以殊容,景色一致,昧其物情。……雲裡帝城,山龍盤而虎踞;雨是春樹,屋鱗次而鳴冥。仙宮梵剎,協其龍砂;樹舍茅堂,宜其風水。」

誠然,風水美學對文學創作或對畫作的創作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它在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中也深深地烙在人們的意識裡,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山山水水讓人們在物化的自然界中,伴隨在人們生活裡並化成無形的、永恆的、無窮的魅力。

人們在千萬遍朗頌「青山處處埋忠骨」中,讓那些青山秀水的大自然熱情地擁抱無數英雄兒女,他們盡情地吸大地母親的乳汁;同樣在這種魅力的感召下,身處窮山惡水的天棄兒,不停地與命運抗爭,譜寫出驚天動地、撼動鬼神的壯麗詩篇。還有多少海外遊子,一次次夢迴故里。村居如詩如畫,山水如酒如醇,妙境如夢如幻,生命似火如歌。

現代陽宅風水十大禁忌注意:

坐向要當旺。陽宅風水在於坐向是否當運,立向得旺氣則吉,得衰氣則兇,所以古籍有云:向首一星災禍柄。陽宅風水中的坐向不是以一套房的大門為向,而是以一棟樓的入口為主。

房子要方正。做人要方正,長相也要方正。屋相如人相,屋也一樣,一定要方方正正,大忌三尖八角,人與屋是有感應的。

週邊環境好。購買房子,週邊的環境也相當重要。除了傳統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等之外,還要考慮週邊有沒有煞氣存在,如低壓煞(四面有樓、天橋、招牌下壓等)、反光煞(強光反射)、聲音煞、氣味煞等;此外房屋也不要對正政府機關、消防隊、醫院、電房、垃圾池、電線桿等煞氣重的地方。

陽氣要足夠。中國易經的靈魂在於陰陽的平衡,人要陰陽平衡,房屋要陰陽平衡,房屋的光線也要陰陽平衡。房子的窗戶太多,陽氣過盛,財也難聚;窗戶少,終日不見陽光,太暗,陰氣重,容易招致陰靈作怪,病痛多。所以房子的光線適中,陰陽平衡,則財運也好,身體也會好。

水火忌十字。這裡的水是指廁所,火指廚房。古書有云:水火不留十字線。意思是說在房屋的正前、正後、正左、正右之位置及宅之中心點不宜有廚房及廁所。這是基於以下考慮,廁所是污穢之地,孤陰之地,要居不利之方,而廚房是煮食之地,獨陽之方,要居有利之方。而現代建築中,廚、廁都是固定的,所以購買時一定要觀察清楚,不要在十字線上。水火相犯,易生不如意之事,財運反覆,疾病叢生,桃花是非多多。廁所在屋中間的話,為水浸心,易得心、胃、肝、肺、小腸諸疾。房屋的十字,為陰陽不調,易患排泄、頭、眼、口、手腳之疾。

房子忌直衝。大門直衝陽臺、窗戶,前後門相對沖,前後窗戶相對,陽臺與窗戶對沖,這些都是風水大忌,會引至以下問題,一主財運不吉,易破財,易招盜竊;二是身體也不好,易生急病;三是家庭不睦,夫妻易生磨擦。

大小要適中。買房子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據居住的人口多少而決定大小,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屋大人小,陰多陽少,主暗病糾纏,陰靈寄居;屋小人多,陽多陰少,主脾氣暴躁,官災是非多多。

樓層要適合。每一層樓,都有不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而不同的年份也有不同的五行,在易理中,運的五行生樓層的五行、助樓層五行,以吉論;克樓層五行、洩樓層五行,以凶論;但樓層的五行克運的五行,以中等論。

宅命要相配是最簡單的一種,但也是最多人用的一種,「八宅風水」又稱為易卦風水。

顏色要明亮。人的面相有氣色可分,紅光滿面主運氣好,其實樓宇也是有氣色可觀察的。如是新樓,顏色一定是選擇較為暖和的色彩的樓宇,大紅大綠或是太過陰暗的顏色都不好。

家是人一輩子的歸所。住房作為家的載體,承擔了一個家庭幾口人的夢想和追求。合適的家居佈局能給人造就一個祥和舒適的生活環境。一家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自然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在這樣良性發展的家庭狀態下,所有的困難挫折以及矛盾不快都會迎刃而解,一家人自然越活越開心。

堪輿大師王君植淺談陽宅風水:

風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產,其歷史根源源遠流長,傳承數千年而不衰,它在古代曾有不同的叫法,如堪輿、地理等。風水與太極、陰陽、八卦、五行學術有著內在的聯繫,內涵博深,強調天時、地理、人和,所以說,風水學是天文學、地理學、環境學,更是生命學,是宇宙、磁場與人類的關係學。把握健康風水,就是處理人與所居的環境、所居的環境與外界關係的協調、統一的辯證關係,從而達到宅因人而存、人因宅而興的「天人合一」境界。

山青水秀人必傑,窮山惡水民多刁。山管人丁水管財是風水學的一般原則。中國有個成語:「地靈人傑」,實際上是對風水實踐的科學總結。

什麼樣的山有利於人丁呢?當然是「明山」。風水有「明山」與「惡山」之分,所謂「明山」就是山頭規則流暢,給人以自然和諧之美感,各種植物生長茂盛,山面平坦,沒有太多太大的凹凸,同時還要當運;所謂「惡山」當然是形態不規則、不流暢,沒有茂盛植物,直觀看去很貧瘠,缺乏自然協調的和諧感,山面凹凸,怪石磷峋,沒有生機,或草木不生,也包括失運之山。

山的品質不僅有「明山」與「惡山」之分,山的形狀也有金、木、水、火、土的五形之別,如圓形、半圓形的屬金形山,山形比較高而瘦的則稱為木形山,波浪形的為水形山,三角形、山尖形的稱之為火形山,山頂比較平坦的為土形山。從形狀看,火形山最不吉利。

在現代城市中,真山已很罕見,主要是以建築物為主的「假山」,因此在城市購房時,山形的研究已被淡化,但能靠著盡靠,靠不到真山,假山也應靠。

「明山出人傑,惡山絕子孫。」如果坐方山星當運,樓房後面有一棟或幾棟高度不低於本樓的建築,亦屬坐方有「明山」可靠,即為吉利,能使宅中住戶人丁興旺,心想事成,工作順暢,健康長壽,多得貴人相助,易擁有權力,升職機會多多,自己的觀點容易被別人接受,易得到權勢人物的支持。如果坐方靠山不當運,或雖當運卻靠惡山,或樓房後方靠山很小,就叫「靠山無力」,那是不利人丁的風水敗地。

健康風水不僅應「後靠有山」,還必須「前照有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財富之源,明堂當運之水更是使財源茂盛。

「明堂」其實就是樓房前方低空之地,住宅明堂寬大,見水聚氣,人則氣度寬宏,財富可期,有道是「明堂水」當運,白手得黃金,財源滾滾來。

明堂之水除了要當運外,還必須有秀水,風水中的「水」有秀水與惡水之分,凡水質清澈,氣味清新,水流緩慢,曲而不直,形若有情等都是秀水,如長江中下游,河面寬闊,水流平緩,江河如玉帶,湖泊如珍珠,這些都是秀水。

中國的黃河就不是秀水。那些水質污濁、氣味腥臭,流水怒吼形似反弓,河道有泥,無水以及失運等都是惡水。風水上最忌諱那種急流直衝之水,如果明堂之位有惡水,不僅破財,而且影響身體健康。

健康風水的基本格局:

基本格局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也就是背後玄武位要有靠山,前方朱雀位(明堂)要有真水,左方、右方都須有山護持,但這些山不能與靠山爭高,要比靠山小的很多。

靠山為君,左右之山為臣,靠山為主,左右之山為輔。一般情況下城市樓房左右方不會有小山,但是樓房的左右方有樓宇或其它建築,也以青龍白虎有護持論。民間有句俗語:能讓青龍高一丈,不讓白虎高一寸。青龍高,男士揚眉吐氣走四方,心情好,工作順,事業興旺;白虎低,家中女主人多會「厚德載物」,以賢淑著稱。

一套家宅如果具備了龍騰虎躍、龍強虎弱、龍親虎疏的條件,這家庭也會興旺發達,諸事如意,家和萬事興。

人生在世,即使擁有金錢、權力、名車、豪宅,但沒有健康的風水,依然不會幸福。

好風水,形是基,情是果。當一個人得運時,自己挑選的地方,只要自己感覺最舒服,無大忌,就是最好的風水。正是:福人居福地,福地易之理。風水理論為國人陽宅提高生活品質,人類的建築發展過程,真實地反映了人類由蠻荒走向文明的歷程。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一直貫穿於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並以此指導造就了中國東西南北中各方位,因地致宜、各具特色的建築風貌和建築景觀。

中國建築曾經輝煌曾經衰落,但它以其獨特的建築理念和建築風格,屹立在世界建築藝術之林,成為人類文明和美學藝術的一大瑰寶。

第二步地理:看庭院周圍環境,以整個住宅為中心。看水火位置、周圍四鄰八家的高低、以及可見的自然砂水。主整個家庭之事。

第三步地理:看大門(氣口),以大門的中心為中心,看門口八方沖射來的砂水之氣,氣口尤其重點看八個卦的交界處,朝向方位。

第四步地理:看正房,以正房中心為中心。看水火位置、周圍四鄰八家的高低、以及可見的自然砂水。主全家之事。

第五步地理:最後兼看主人臥室,以這間房的中心為中心,必要時以睡床的中心為中心。看室內砂水佈局,以及院內、院外砂水。每間房的風水對其中住的人起作用。

陰宅風水陽宅風水看法異同:

風水理論在建築中廣泛運用,民間選擇陰宅和陽宅也不例外。下面我們來討論它們的看法異同。

我們知道,屈曲生動、端圓體正、均衡界定、諧和有情是風水美學的四大原理。有史以來,多少文人墨客不惜文墨寫下數以千計的畫卷詩作、歌賦或繪畫讚揚風水寶地,從一定程度上講,山水美學及山水藝術創作取到一定的作用。

在陰宅和陽宅的選擇方面,形法理論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地基的容量大小有所不同。在《雪心賦》中明示:「若言陽宅,何異陰宮,最要地勢寬平,不宜堂局逼窄。」在《葬經翼》中說得就更加具體了。 「(陽宅)來龍大勢亦與陰宅不殊。唯是到頭形體格局有異耳。夫陽舒陰斂,自然之道也。故曰:陽來一片,陰來一線,陰非一線不斂,陽非一片不舒,是以陽基入首與陰穴殊形:陰穴專多取格局緊拱,入首處專以細巧為合法;陽基則不然,所重在局勢寬大,落氣隆重,水城汪洋,或環抱,或倒合,或朝來繞後,悠來揚去。灣曲纏護,多在隔水;水口常在數十里外,大者在二三百里外。」

清代的畫學理論家笪重光在他的《畫筌》一書中,把畫學理論融入風水理論,得出驚人的見解。他說:「夫山川氣象,以渾為宗。村巒交割,以清為法。形勢崇卑,權衡小大……眾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盤互,祖峰乃厚,……一收復一放,山漸開而勢轉,一張又一伏,山欲動而勢張……山從斷處而雲氣生,山到交時而水口出。」可見他在精通山水畫的同時,還熟知風水知識。要求做到「作山先求入路,出水預定來源。擇水通橋,取境設路,分五行而辨體,峰勢同形,諳於地理;像庶類以殊容,景色一致,昧其物情。……雲裡帝城,山龍盤而虎踞;雨是春樹,屋鱗次而鳴冥。仙宮梵剎,協其龍砂;樹舍茅堂,宜其風水。」

誠然,風水美學對文學創作或對畫作的創作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它在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中也深深地烙在人們的意識裡,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山山水水讓人們在物化的自然界中,伴隨在人們生活裡並化成無形的、永恆的、無窮的魅力。

人們在千萬遍朗頌「青山處處埋忠骨」中,讓那些青山秀水的大自然熱情地擁抱無數英雄兒女,他們盡情地吸大地母親的乳汁;同樣在這種魅力的感召下,身處窮山惡水的天棄兒,不停地與命運抗爭,譜寫出驚天動地、撼動鬼神的壯麗詩篇。還有多少海外遊子,一次次夢迴故里。村居如詩如畫,山水如酒如醇,妙境如夢如幻,生命似火如歌。

現代陽宅風水十大禁忌注意:

坐向要當旺。陽宅風水在於坐向是否當運,立向得旺氣則吉,得衰氣則兇,所以古籍有云:向首一星災禍柄。陽宅風水中的坐向不是以一套房的大門為向,而是以一棟樓的入口為主。

房子要方正。做人要方正,長相也要方正。屋相如人相,屋也一樣,一定要方方正正,大忌三尖八角,人與屋是有感應的。

週邊環境好。購買房子,週邊的環境也相當重要。除了傳統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等之外,還要考慮週邊有沒有煞氣存在,如低壓煞(四面有樓、天橋、招牌下壓等)、反光煞(強光反射)、聲音煞、氣味煞等;此外房屋也不要對正政府機關、消防隊、醫院、電房、垃圾池、電線桿等煞氣重的地方。

陽氣要足夠。中國易經的靈魂在於陰陽的平衡,人要陰陽平衡,房屋要陰陽平衡,房屋的光線也要陰陽平衡。房子的窗戶太多,陽氣過盛,財也難聚;窗戶少,終日不見陽光,太暗,陰氣重,容易招致陰靈作怪,病痛多。所以房子的光線適中,陰陽平衡,則財運也好,身體也會好。

水火忌十字。這裡的水是指廁所,火指廚房。古書有云:水火不留十字線。意思是說在房屋的正前、正後、正左、正右之位置及宅之中心點不宜有廚房及廁所。這是基於以下考慮,廁所是污穢之地,孤陰之地,要居不利之方,而廚房是煮食之地,獨陽之方,要居有利之方。而現代建築中,廚、廁都是固定的,所以購買時一定要觀察清楚,不要在十字線上。水火相犯,易生不如意之事,財運反覆,疾病叢生,桃花是非多多。廁所在屋中間的話,為水浸心,易得心、胃、肝、肺、小腸諸疾。房屋的十字,為陰陽不調,易患排泄、頭、眼、口、手腳之疾。

房子忌直衝。大門直衝陽臺、窗戶,前後門相對沖,前後窗戶相對,陽臺與窗戶對沖,這些都是風水大忌,會引至以下問題,一主財運不吉,易破財,易招盜竊;二是身體也不好,易生急病;三是家庭不睦,夫妻易生磨擦。

大小要適中。買房子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據居住的人口多少而決定大小,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屋大人小,陰多陽少,主暗病糾纏,陰靈寄居;屋小人多,陽多陰少,主脾氣暴躁,官災是非多多。

樓層要適合。每一層樓,都有不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而不同的年份也有不同的五行,在易理中,運的五行生樓層的五行、助樓層五行,以吉論;克樓層五行、洩樓層五行,以凶論;但樓層的五行克運的五行,以中等論。

宅命要相配是最簡單的一種,但也是最多人用的一種,「八宅風水」又稱為易卦風水。

顏色要明亮。人的面相有氣色可分,紅光滿面主運氣好,其實樓宇也是有氣色可觀察的。如是新樓,顏色一定是選擇較為暖和的色彩的樓宇,大紅大綠或是太過陰暗的顏色都不好。

家是人一輩子的歸所。住房作為家的載體,承擔了一個家庭幾口人的夢想和追求。合適的家居佈局能給人造就一個祥和舒適的生活環境。一家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自然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在這樣良性發展的家庭狀態下,所有的困難挫折以及矛盾不快都會迎刃而解,一家人自然越活越開心。

堪輿大師王君植淺談陽宅風水:

風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產,其歷史根源源遠流長,傳承數千年而不衰,它在古代曾有不同的叫法,如堪輿、地理等。風水與太極、陰陽、八卦、五行學術有著內在的聯繫,內涵博深,強調天時、地理、人和,所以說,風水學是天文學、地理學、環境學,更是生命學,是宇宙、磁場與人類的關係學。把握健康風水,就是處理人與所居的環境、所居的環境與外界關係的協調、統一的辯證關係,從而達到宅因人而存、人因宅而興的「天人合一」境界。

山青水秀人必傑,窮山惡水民多刁。山管人丁水管財是風水學的一般原則。中國有個成語:「地靈人傑」,實際上是對風水實踐的科學總結。

什麼樣的山有利於人丁呢?當然是「明山」。風水有「明山」與「惡山」之分,所謂「明山」就是山頭規則流暢,給人以自然和諧之美感,各種植物生長茂盛,山面平坦,沒有太多太大的凹凸,同時還要當運;所謂「惡山」當然是形態不規則、不流暢,沒有茂盛植物,直觀看去很貧瘠,缺乏自然協調的和諧感,山面凹凸,怪石磷峋,沒有生機,或草木不生,也包括失運之山。

山的品質不僅有「明山」與「惡山」之分,山的形狀也有金、木、水、火、土的五形之別,如圓形、半圓形的屬金形山,山形比較高而瘦的則稱為木形山,波浪形的為水形山,三角形、山尖形的稱之為火形山,山頂比較平坦的為土形山。從形狀看,火形山最不吉利。

在現代城市中,真山已很罕見,主要是以建築物為主的「假山」,因此在城市購房時,山形的研究已被淡化,但能靠著盡靠,靠不到真山,假山也應靠。

「明山出人傑,惡山絕子孫。」如果坐方山星當運,樓房後面有一棟或幾棟高度不低於本樓的建築,亦屬坐方有「明山」可靠,即為吉利,能使宅中住戶人丁興旺,心想事成,工作順暢,健康長壽,多得貴人相助,易擁有權力,升職機會多多,自己的觀點容易被別人接受,易得到權勢人物的支持。如果坐方靠山不當運,或雖當運卻靠惡山,或樓房後方靠山很小,就叫「靠山無力」,那是不利人丁的風水敗地。

健康風水不僅應「後靠有山」,還必須「前照有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財富之源,明堂當運之水更是使財源茂盛。

「明堂」其實就是樓房前方低空之地,住宅明堂寬大,見水聚氣,人則氣度寬宏,財富可期,有道是「明堂水」當運,白手得黃金,財源滾滾來。

明堂之水除了要當運外,還必須有秀水,風水中的「水」有秀水與惡水之分,凡水質清澈,氣味清新,水流緩慢,曲而不直,形若有情等都是秀水,如長江中下游,河面寬闊,水流平緩,江河如玉帶,湖泊如珍珠,這些都是秀水。

中國的黃河就不是秀水。那些水質污濁、氣味腥臭,流水怒吼形似反弓,河道有泥,無水以及失運等都是惡水。風水上最忌諱那種急流直衝之水,如果明堂之位有惡水,不僅破財,而且影響身體健康。

健康風水的基本格局:

基本格局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也就是背後玄武位要有靠山,前方朱雀位(明堂)要有真水,左方、右方都須有山護持,但這些山不能與靠山爭高,要比靠山小的很多。

靠山為君,左右之山為臣,靠山為主,左右之山為輔。一般情況下城市樓房左右方不會有小山,但是樓房的左右方有樓宇或其它建築,也以青龍白虎有護持論。民間有句俗語:能讓青龍高一丈,不讓白虎高一寸。青龍高,男士揚眉吐氣走四方,心情好,工作順,事業興旺;白虎低,家中女主人多會「厚德載物」,以賢淑著稱。

一套家宅如果具備了龍騰虎躍、龍強虎弱、龍親虎疏的條件,這家庭也會興旺發達,諸事如意,家和萬事興。

人生在世,即使擁有金錢、權力、名車、豪宅,但沒有健康的風水,依然不會幸福。

好風水,形是基,情是果。當一個人得運時,自己挑選的地方,只要自己感覺最舒服,無大忌,就是最好的風水。正是:福人居福地,福地易之理。風水理論為國人陽宅提高生活品質,人類的建築發展過程,真實地反映了人類由蠻荒走向文明的歷程。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一直貫穿於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並以此指導造就了中國東西南北中各方位,因地致宜、各具特色的建築風貌和建築景觀。

中國建築曾經輝煌曾經衰落,但它以其獨特的建築理念和建築風格,屹立在世界建築藝術之林,成為人類文明和美學藝術的一大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