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明朝三僚風水國師廖均卿堪擇明十三陵的600週年,北京市十三陵特區計劃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其中有一個重要的項目—-就是還原六百年前廖均卿堪擇十三陵的經過和三僚風水文化現在傳承狀況。 2007年6月2日,十三陵文物科的首席研究員胡漢生先生,懷著很忐忑的心情,從北京乘飛機過來。胡漢生進入三僚村後,一頭扎進廖屋村頭的廖德新家裡,埋頭住下了五天,天天是核對史料,討論問題,離開的時候,高興地在送給廖德新《明朝帝王陵》的扉頁上題詩一首:
三僚廖氏家,地理名天下。
仙機代代傳,信是非虛誇。
題贈廖德新先生雅正
胡漢生 2007年6月6日。
胡漢生先生回到北京後,於2008年3月,以十三陵文物科的名義,邀請廖德新,這位三僚村的普通農民,以明朝風水國師廖均卿傳人的身份做客十三陵,共同研究十三陵皇陵有關風水方面的疑難問題。
二、風水傳人的求索之路
廖德新,原名廖明堯,字德新,又名廖金發。 1955年閏3月15日丑時生,江西省興國縣梅窖鎮三僚村下廖組人,地理世家。 1972年2月畢業於三僚初中,1972年春季,考入興國縣龍崗高中。不幸正值“文革”混亂期間,學校停課鬧革命。父親廖唐通見狀,索性讓他休學回家,跟著自己學習風水術。從此,廖德新一頭扎進浩如煙海的風水學典籍之中,不管寒冬暑天,天天晚上都躲在房間裡鑽研風水書籍。 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他便跟隨廖唐通到福建省德化縣上湧鄉一帶進行風水實踐了。
廖德新是廖瑀仙師的第34代傳人。他祖父廖平紳30多歲時,福建尤溪團結鄉盧氏,曾以一萬大洋的代價,請他去堪擇一個祖墳,後來盧家子弟做了軍長,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廖平紳遂成聲名大震,成為馳名閩粵的風水名家。廖唐通雖挾風水奇技,但生不逢時,大半生是在破除迷信和“文革”期間度過的。但他堅信風水術不會被歷史埋沒,一直堅持向廖德新傳授風水文化,直到改革開放後,廖唐通才嘗試著出去看風水,不幸天不假年,九十年代即抱憾而逝。
1980年冬天開始,廖德新獨自漂流到福建省永春縣的蘇坑、蓬壺二鄉行地理,當時依然不敢公開活動,只能悄悄地打聽誰家需要看風水。他第一次施術,是蓬壺鄉魁都村白山嶺尤春生兄弟請他選址立向,起一棟住房。他大膽地用了一般地師不敢用的座癸丁兼子午,水出午口,別的地師過來破他說:“這可是犯凶煞的座向。”他卻斷言此屋入住後,丁財貴皆旺。後來果然應驗,現在尤春生兄弟,已經人丁興旺,富甲一方了。
1981年至1983年,廖德新應邀在永春縣石鼓鄉東安村,先後幫助鄭玉煅老師卜地建祖墳三穴,一穴虎形,一穴龍蝦出海,一穴鰻魚洗面,此後鄭家後人丁興旺,科甲連登,鄭家對他感激不盡,至今往來不絕。
1984年甲子歲,廖德新路過永春縣一都中學,尋訪一位相識的潘老師敘話。當時學校未蓋宿舍,潘老師在學校不遠的農家租房暫住。廖德新在堂屋坐下後,覺得此屋不吉。因不認識房東,他不便拿出羅盤來測方向,只是喝茶時觀察天井裡的太陽影子轉動,來判斷房屋大門的座向。那幢房屋分上下堂,右邊開大門,門後下堂坤兌二處,安有石磨和人工粉乾機各一架。每天都用來加工米粉。他內心推算了一下:癸亥年五黃、三殺,陰府到坤兌,戊己都天到向到門,坤為老母,兌為少女。於是他當作喝茶時的談資,對潘老師說:在癸亥年,此屋犯兇,必死一位頭暈口吐白沫之女子。他的話還未停,潘太太就一拍手驚嘆說:哎呀!你真是神仙。接著潘太太告訴他,那一年真有一位戊申年出生的婦女,因患陽暈病,上廁所時突然發作,竟然跌下廁所淹死了。
1985年、1986年,廖德新在永春縣坑子口、玉斗等鄉行走風水。 1987年他應邀赴玉斗鄉白珩村,村民許玉騰請他為建房擇日立向。當時有好心的村民提醒他,說這是一塊絕地,千萬不能去擇日立向。原來,村里批給許玉騰的宅基地,原先有人建房居住,後來人絕屋塌,成為荒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有村民再次建房,入住僅三天,老婆暴病而亡,屋主棄屋搬遷別處。前二次的房屋,都是立艮山坤向兼丑未分金。此外,當時許玉騰因患膀胱瘤住院做手術,建房前已經負債累累,村里人都認為他的病必死無疑,萬一擇日立向後,屋主死亡,風水師往往會身敗名裂。許玉騰聽說做風水會改變家運,堅持要請風水師建房。廖德新藝高人膽大,他經過反复堪擇和推算,毅然打破常規,座向不變,仍立艮山坤向,但分金調整,兼寅申分金。並採用丁卯年壬寅月壬寅日癸卯日奠基定向。許玉騰的家運,果然霍然而變。 1987年4月立門做灶,8月房屋竣工遷入居住。此後全家身體健康,財源廣進。許玉騰出院後,身體健康至今。家里二個兒子都已經大學畢業,成為國家幹部。因為這次施術,廖德新在白珩村受到熱烈歡迎,村里人家幾乎所有的放水、做灶、安門、安床、造墳等風水活動,都非得請他操作。甚至村委會辦公樓的起工安門和村學校大門、辦公室、旗桿、鐘、校牌,全是由他親手指揮操作。
從1997年春天開始,廣東東莞一些工廠企業,開始邀請廖德新去為老闆安辦公桌和開工廠大門,他行風水術的範圍,從福建發展到整個珠江三角洲,終於能夠像他祖父廖平紳一樣,成為走州過府的風水名師,成為如泉州陳建成先生贈他橫幅“造化妙手”的風水師。
三、肩負傳承三僚風水文化重任
近年來,三僚風水文化日益受到海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風水文化參觀考察團,不斷造訪三僚,廖德新成為眾多專家學者關注的對象。
2006年10月17日,中國首屆國際周易風水文化節在三僚隆重舉行,中國風水文化界以“北巨南邵”(巨天中和邵偉華)為代表的500多名專家,雲集三僚,來慶祝世界風水先生們自己的節日。廖德新以東道主和三僚風水師代表的身份,在主席台上就坐。 10月18日在興國品祿園舉行國際周易風水文化論壇,他代表三僚風水師發言。
2007年春,贛南師範學院客家研究中心羅勇教授、鄒春生(廈大在讀博士)等五名學者,住進廖德新家裡,調查三僚風水文化的歷史和現狀。同年11月7日,贛南師院客家研究中心羅勇教授、鍾俊昆教授、周建新博士、王維娜博士等10名學者,再次住進廖德新家裡採訪二天。
2007年10月底,《人民日報》駐南昌站記者任江華深入廖德新家專訪,報導他和三僚風水文化的歷史與未來。
2008年3月,贛南師院美術學院劉院長和陶曉俊教授帶領12名博士、研究生到廖德新家作為期二天的調訪。
2008年春,贛南師範學院客家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張勇華、袁理二人,在廖德新家採訪和調查七天。
2008年夏季,由台灣和大陸各三所大學師生組成和“海峽兩岸大學生夏令營”,80名師生深入三僚作文化進行文化考察,廖德新成為與兩岸師生諮詢的重點對象。
2008年夏季,中國旅遊雜誌特約記者張幫人,進駐廖德新家,以他為媒介,反映三僚風水文化的歷史和現實,進行了為期七天的跟踪採訪。
廖德新已經記不清他接受了多少採訪,他現在並不關心這些個人的榮譽,他關注的是三僚風水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廖屋村重建楊公祠,他是理事會裡最積極的成員。 2007年2月丁卯日辰時,廖氏楊公祠萬年石落成後。廖德新開始負責楊公祠工程的質量監督,他的家裡成為理事會議事的主要場所,楊公祠內文天祥、海瑞、無字天書等標誌物,都是由他提議後,增添上去的。 2007年10月12日己未日丁卯時的楊公祠楊筠松、廖金精、福主開光,華陀、老官的金身上座和廖屋楊公祠竣工慶典大會的吉日,都是由他卜選的。
2007年縣里新農村建設工作組進駐三僚,廖德新家成為工作組的房東,幾支工作隊經常集中在他家的膳廳裡開會,共同探討如何保護村內的風水文化建築,如何發掘風水文化底蘊,如何加強三僚風水文化的研究,如何弘揚艱深隱晦的風水奇術……現在的三僚村的路更寬了,環境變美了,影響更大了……而廖德新,這位廖瑀第34代嫡傳風水師肩上的擔子卻更重了。
三僚文化推出風水傳承計劃,由三僚風水大師曾廣欽編著的《三僚二十四山龍口演海分金秘本》三僚對外不傳之秘,內傳核心演海分金內容主要詳細的寫出了三僚演海分金的運用方法,來龍配合走口達到催丁財貴的效果,傳承者計劃價39.98元包郵,限量500本! !
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購買《三僚二十四山龍口演海分金秘本》三僚曾廣欽介紹曾廣欽(生於1950-08),男、漢,風水師、預測師、中草藥醫師與命理師,出生於風水堪輿地理世家,世居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梅窖鎮三僚村,為曾氏二房餘慶堂人,是楊公救貧(筠松)第三十七代弟子與曾公文辿第三十六代子孫。其子曾真君(生於1980-08)傳承於風水衣缽。
三僚,地靈人傑,傳人萬千,代代名師,自開山祖師楊公救貧在此授徒弘揚風水文化之後,這里大師云集,人才薈萃,古往今來,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千百傳人,其中就包括曾公文辿。三僚曾氏文辿公得青囊金針秘旨於楊公名益字筠松,家承代代、相傳不絕。曾廣欽自小受三僚風水文化的薰陶,得益於習風水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自幼耳濡目染三僚曾廖兩姓地理國師、名師、先賢用風水之術奪神功、改天命,造福救貧人類的事蹟,開始對三僚楊公古法地理術產生濃厚興趣。父親曾紀橋是民國風水明師與風水名家,祖父曾傳海是清同治朝欽天監之與五官司歷。以上代代均從事風水業,自小背誦各種訣頭、斷章,受長輩言傳身教,從觀星體識山情,捉脈認穴,到山情裁剪、依形定局、補山扶龍、內堂佈局作法等等傳承家學。至年稍長,虛心請益於曾廖兩姓地師,博取眾家之長。得悟祖傳之技,現從事易學風水實踐已四十多年之久,能把祖傳之技運用於實踐,喜好與易學大家交流、學習。專研從事風水學術有四十多年了,研究多種五行學術,六爻預測、大六王、奇門遁甲、四柱命理、測字、取名與中草藥治療等學術研究,大量考證各地名墓名宅,潛心研究,融各門派之長,吸現代風水學說之精華,總結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風水察看理論與經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僅供參考娛樂,不傳播封建迷信)風水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曾廣欽一生致力於風水事業,通過實踐摸索,理論研究,務實求真,對趨吉避凶、尋龍點穴、地運流程,增丁、求財、加冕、晉級,風水與自然的和諧構造,樓盤的功能佈局,有獨到之處,實際應用,得心應手。融各門派之長,吸現代風水學說之精華,總結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風水察看理論與經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在為企業家、實業家和有前途的政府官員提供命理預測和風水服務的同時,也為普通百姓提供命理預測和風水服務,是社會公認和信賴的周易研究專家、預測學家、風水大師。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購買《三僚二十四山龍口演海分金秘本》
三僚文化推出風水傳承計劃,由三僚風水大師曾廣欽編著的《三僚二十四山龍口演海分金秘本》三僚對外不傳之秘,內傳核心演海分金內容主要詳細的寫出了三僚演海分金的運用方法,來龍配合走口達到催丁財貴的效果,傳承者計劃價39.98元包郵,限量500本! !
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購買《三僚二十四山龍口演海分金秘本》三僚曾廣欽介紹曾廣欽(生於1950-08),男、漢,風水師、預測師、中草藥醫師與命理師,出生於風水堪輿地理世家,世居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梅窖鎮三僚村,為曾氏二房餘慶堂人,是楊公救貧(筠松)第三十七代弟子與曾公文辿第三十六代子孫。其子曾真君(生於1980-08)傳承於風水衣缽。
三僚,地靈人傑,傳人萬千,代代名師,自開山祖師楊公救貧在此授徒弘揚風水文化之後,這里大師云集,人才薈萃,古往今來,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千百傳人,其中就包括曾公文辿。三僚曾氏文辿公得青囊金針秘旨於楊公名益字筠松,家承代代、相傳不絕。曾廣欽自小受三僚風水文化的薰陶,得益於習風水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自幼耳濡目染三僚曾廖兩姓地理國師、名師、先賢用風水之術奪神功、改天命,造福救貧人類的事蹟,開始對三僚楊公古法地理術產生濃厚興趣。父親曾紀橋是民國風水明師與風水名家,祖父曾傳海是清同治朝欽天監之與五官司歷。以上代代均從事風水業,自小背誦各種訣頭、斷章,受長輩言傳身教,從觀星體識山情,捉脈認穴,到山情裁剪、依形定局、補山扶龍、內堂佈局作法等等傳承家學。至年稍長,虛心請益於曾廖兩姓地師,博取眾家之長。得悟祖傳之技,現從事易學風水實踐已四十多年之久,能把祖傳之技運用於實踐,喜好與易學大家交流、學習。專研從事風水學術有四十多年了,研究多種五行學術,六爻預測、大六王、奇門遁甲、四柱命理、測字、取名與中草藥治療等學術研究,大量考證各地名墓名宅,潛心研究,融各門派之長,吸現代風水學說之精華,總結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風水察看理論與經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僅供參考娛樂,不傳播封建迷信)風水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曾廣欽一生致力於風水事業,通過實踐摸索,理論研究,務實求真,對趨吉避凶、尋龍點穴、地運流程,增丁、求財、加冕、晉級,風水與自然的和諧構造,樓盤的功能佈局,有獨到之處,實際應用,得心應手。融各門派之長,吸現代風水學說之精華,總結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風水察看理論與經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在為企業家、實業家和有前途的政府官員提供命理預測和風水服務的同時,也為普通百姓提供命理預測和風水服務,是社會公認和信賴的周易研究專家、預測學家、風水大師。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購買《三僚二十四山龍口演海分金秘本》
學風水的應沒有幾個不知道風水師楊筠松(楊公),但楊公到底有多少分支,多少代傳人了?可能這問題不單是自學風水無派別的不知道,可能連現在自稱是楊公嫡傳弟子的都搞不懂了。
如今我們寫這文章就是想搞清整,楊公到現在到底有多少分支,多少代傳人了?所以這文章標題學「楊公傳人進來」,就是要大家進來介紹自己是楊公第幾代傳人。
楊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楊救貧,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唐代竇州人,著名風水宗師。楊筠松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學家。名益,別號亦玄,世稱『救貧先生』。著《疑龍經》、《撼龍經》、《一粒粟》、《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
因為其用地理風水術行於世,使貧者致富,所以世人稱其為「救貧」先生,後人由此也稱其為「楊救貧」。
楊筠松著有《撼龍經》、《疑龍經》《青囊奧語》、《天玉經》、《都天寶照經》、《龍脈經》、《二十四山》、《畫夾圖》、《四大穴法》、《立錐賦》、《拔砂圖》、《胎腹經》、《望龍經》、《十二杖法》、《葬法倒杖》、《金剛鑽》、《三十六龍》等書;《總索》又名《黍米珠歌》其書出自楊筠松秘授曾(文辿)、劉(江東)、胡(矮仙)、豐(曲腳)四徒之《金國經了譚教家》演其義而著出,坊本多種擇善者錄之。劉江東即劉士碗,號江東,江西會昌人,傳次子劉穎及女婿譚文謨。譚,二十八世孫敦素;以子尚幼,恐失傳,授孫婿劉基,信木有劉基之《跋》。
楊筠鬆在地理堪輿學上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可以和孟子在儒學上的地位相當,其所有的著作,均為地理風水上的必學經典著作,所以楊筠松也被後人尊稱為楊公。楊筠鬆在贛州興國縣梅窖鄉三僚村定居期間,在為當地民眾堪定陰陽宅址,為人排憂解難,遍閱贛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時,授徒傳藝,使原來長期禁錮於皇宮密室的堪輿學廣傳民間曾文辿、劉江東(劉七碗)、黃妙應、胡矮仙、豐曲腳、厲伯紹、葉七、劉淼等堪輿名流均是楊救貧的真傳弟子。其後,堪輿學在贛南廣為傳播,世代相傳至今,贛南堪輿學派繼承了楊救貧重形勢、重龍脈的理論精髓,被稱為「形勢派」(將贛南派風水術稱為形勢派,其實是一種誤會)或「贛南派」。楊筠松被尊稱為開山祖師。
大家也請先收藏好這文章,過後回來看一下,楊公傳承情況。
同時也請關注我們,等我們收集好楊公傳承情況後,會專寫一篇文章詳情介紹楊公傳承情況,要大家了解的,所以想了解的一定要關注我們。
在這之前,是楊公傳承人,還是把各自了解的說出來,說得越細,對我們探索楊公傳承情況,越明晰。請大家格式寫明自己是楊公的傳承情況。謝謝配合探索。
姓名:
省地址名:(備註:只寫省名就得,請不要寫詳地址)
第幾代楊公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