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寶地簡單的說就是人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還能讓後代富貴、顯達。在風水之中也就是要符合“富”和“貴”為標準的地理環境就稱為風水寶地。而風水寶地的基本標準就是:後有靠山、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有案山、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以使墳穴藏風聚氣而令生人納福納財、富貴無比;外洋寬闊能容萬馬,可致後代鵬程萬里、福祿延綿。這就是所說的風水寶地,當然陽宅也是一樣的。
風水名師唐代楊公題留:大地龍脈,巽龍,九龍朝宗之大貴之地。宋朝賴布衣賴公題留大明山,明朝蕭公題大明山。所謂留題,又稱風土記,風土記一詞,是指某個地方的龍脈、穴位、砂手、水流、山嚮等方面的自然環境,其山川壯麗、生氣磅礴,結成了藏風聚氣的好風水寶地,經過名師觀察,用心琢磨寫成流利優美的詩句或者是不規則的記載。
有關大明山的四首風水留題文字不一樣,但都說明:大明山上有“龍真穴的”,其龍、穴、砂、水、向指的都是同一個地方,如果福人有緣點得對,便可代代當出王與侯。宋朝國師賴布衣的“山中年年結霧煙,陣勢巍峨插碧天,山高日夜生明遠”和明朝蕭公的“老龍年年結霧煙,降勢巍峨掛碧天。高山日夜生明月,萬里來龍到此眠”其具體所指大概是指現在大明山上的龍頭山。
接下來就說說大明山的龍頭山風水地理
大明山的山脈動態氣勢確實像一條真龍在起舞:大明山起源於崑崙山南麓,經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百色的隆林、田林、凌雲、河池的南丹、都安到南寧的馬山,來龍悠遠生動,風情萬種,富貴萬千,經過重重剝換,過峽,頓跌,形體轉換,脫胎換骨,左閃右擺,閃展騰挪,左右有紅水河、右江送龍,到了馬山縣古零鎮樂平村水錦屯和石豐村長林屯的交界即江隘處以乾龍入首,先後分別結作於馬山縣、上林縣、武鳴縣和賓陽縣,特別是到了武鳴縣的兩江鎮和馬頭鎮小陸處忽然隆起,形成一座氣勢威嚴、雄偉挺拔的山峰——大明山最高峰,海拔1760米,也是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的龍頭山。現在的龍頭山上常年雲霧繚繞,煙霧雲氣,鬱鬱靄靄,日出的霞光,照透迷霧,形成奇特的風光。這正應了風水留題所說的“老龍年年結霧煙,降勢巍峨掛碧天。高山日夜生明月,萬里來龍到此眠。”可資證明這就是真龍跡。
大明山的主峰龍頭山,其來脈峰巒高峙聳撥,端正尊貴,龍頭山所在地其四周山巒起伏,行之有止,起到很好的貯藏生氣的作用。由主峰龍頭山嚮左右各分出一支山脈,分枝布葉,層層降落,彎環如馬蹄,橫向展開闊大,形成屏帳之勢,其左翼(桂中盆地中部的大明山—來賓—象州隱伏斷裂帶)由大明山北西端向東蜿蜒,青龍昂首,經來賓—象州—武宣,其斷裂帶中部在來賓一帶有明顯切割泥盆系地層,最後結作象州縣妙皇鄉的高樓山。高樓山海拔932米,是像州、武宣兩縣境內最高的山峰。是故明朝蕭公的大明山風水題留中有“遷江來賓降波氈”之稱。
大明山主峰龍頭山來龍兩翼分障包羅於外以成大局,中間的明堂自成一個“羅城”:大明山的西南麓對面的丘陵地帶是小明山,小明山起於馬山的楊圩,到武鳴的馬頭、羅波、陸斡一帶隱伏化為開闊地,過羅波的壇李村後又凸起往賓陽的思隴蜿蜒而去。兩邊高山夾峙,中間為平地。武鳴主要的河流是右江支流武鳴河,武鳴河主要一級支流就是流經馬頭鎮不遠的香山河,香山河流經馬頭、小陸、陸斡和羅波等村鎮。所謂水出之處有兩山高聳,貴地也,所以從龍頭山的正面看去,從武鳴的馬頭到羅波、陸斡一直到武鳴縣城有一片開陽地(現在的武鳴到馬山的公路就在這片開陽地中間),四周山環水繞,形真意切。兩邊有兩砂手,層層降落,彎環如馬蹄,形如兩龍拉車,如雙龍戲珠,如皇冠毓帽,如龍摟鳳閣;到南寧的高峰山脈前為一字橫案,高峰山脈一字橫排過去有高峰隘、劍脊隘和甘峒隘(甘圩鎮香爐嶺)等五座峰隘,猶如五對華表捍龍門,又如兩隻獅象把門關,更像兩隻金雞相對鳴。可謂如龍堆鳳窩,如宰相筆案。
龍頭山四周從北到東依次有公益山、望兵山、水陳峰、像頭山、六毛山等五座山峰圍繞龍頭山而排列,而龍頭山居中是主峰。主峰龍頭山的背斜二翼全為泥盆紀的石英砂岩,矽質頁岩、矽質岩裸露,地帶性土壤為赤紅壤,是典型的土山,山高脈厚。登上大明山最高峰龍頭山,只見群峰連綿起伏,龍頭山的四周即東西南北還有九座無名石山按金木水火土五星團聚九星相聚環繞龍頭山,以龍頭山為中心,分別向四周散開去,起其格局如風水術中的五星歸垣,是一個垣局完整的地方,可謂“五星歸垣明堂現”。周圍眾山匍匐朝拜,如三十六公作揖,又如三百六十仙童跪拜;站在大明山的龍頭山頂上,絕對有一種君臨天下的感覺,這正是風水學家們所說的群山拱衛、眾水環繞、乾山巽向的帝王之氣的龍脈。
成為天子地的風水條件
第一是:來龍遠,龍要真。風水術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將逶迤奔騰,形象萬千的山脈稱之為龍脈,比喻是非常恰當的。
第二是:砂要秀,有多重吉砂護衛,最好是“獅象隨護舞翩翩”。大明山是西北千里來龍,開陽到頭結穴,穴位是龍之生氣凝聚的孔竅,大明山的龍穴就在龍頭山上。繼而龍脈蜿蜒南下,至邕江邊結作廣西首府南寧市。
第三是:五星歸垣明堂現。風水格局中最貴者是五星歸垣。所謂五星歸垣者,一名五氣朝元,又稱五星升殿,為龍中最佳之格,萬不逢一。以其水星帳於北,火星聳於南,木星列於東,金星待於西,土星結穴而居於中央。五星左右各星歸於本宮本位,所以有“五氣朝元”,“五星升殿格”之稱。若登星辰觀之,四面相等各得其位,為天造地設,為五星聚精,為萬靈所萃,為正氣所鍾。如此上應天星,下又合方位,誠為最尊之吉地。如此之地,有福德之家,葬其正穴,主出皇帝聖賢。其次亦主出王侯將相,貴極人臣,流芳百世,皇親國戚,文武雙全,大英雄豪傑,狀元神童等,上上至尊之富貴,均在此中藏。
凡稱得上是大富大貴墓地的,都有內外明堂,而且明堂裡要有水,因為水是龍的血脈,龍無水送,不知龍之來處,穴無水界,則不知龍之止所。考察大明山,可以發現,受穴之山的龍頭山其穴區前中軸線上近對的淺崗是南寧的高峰山脈,此為風水格局中的龍頭山其穴區前的一字橫案山。以現在的高峰作為守水口的橫案山可以分內外明堂。內明堂可謂關鎖嚴密。內明堂左邊是武鳴馬頭鎮的安等秧,是一個不高的丘陵山口,形如馬鞍;安等秧再往前即是淥潭隘、淥淇隘、淥黎隘、淥昌隘、淥趙隘五隘皆在馬頭鄉境,再往前是淥良隘(武鳴羅波鎮壇李村)、葛圩隘(武鳴太平鎮葛陽村馬曼嶺西側)、淥橋隘、宗馬隘(武鳴太平鎮林圩東)。內明堂右邊是石磨隘,在兩江東北方向,大明山西南麓對面的小明山上有十三個隘口從兩江到馬頭一線都排列繞成半弧形。內明堂背靠大明山龍頭山,明堂內萬山朝拱、萬水歸堂,而且其中間有月山、敏山和岜馬山等呈印台之形,是為印星。印星好像特別受到壯族先民的歡迎,因為在武鳴縣境內發現的幾處岩洞葬基本都是在印星山上,如武鳴岜馬山岩商代岩洞葬、武鳴兩江獨山戰國岩洞葬等。此外,在武鳴縣境內發現的其他幾處岩洞葬如岜旺、弄山等,這幾處也都是印星山。印星在風水理論上屬於金星,俗語有云:“有印相扶,定是官居極品”、“華蓋與印星共會,管仲佐霸良臣”。
令人稱奇的是大明山龍頭山的內明堂裡就有三潭隨龍水。
風水寶地簡單的說就是人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還能讓後代富貴、顯達。在風水之中也就是要符合“富”和“貴”為標準的地理環境就稱為風水寶地。而風水寶地的基本標準就是:後有靠山、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有案山、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以使墳穴藏風聚氣而令生人納福納財、富貴無比;外洋寬闊能容萬馬,可致後代鵬程萬里、福祿延綿。這就是所說的風水寶地,當然陽宅也是一樣的。
風水名師唐代楊公題留:大地龍脈,巽龍,九龍朝宗之大貴之地。宋朝賴布衣賴公題留大明山,明朝蕭公題大明山。所謂留題,又稱風土記,風土記一詞,是指某個地方的龍脈、穴位、砂手、水流、山嚮等方面的自然環境,其山川壯麗、生氣磅礴,結成了藏風聚氣的好風水寶地,經過名師觀察,用心琢磨寫成流利優美的詩句或者是不規則的記載。
有關大明山的四首風水留題文字不一樣,但都說明:大明山上有“龍真穴的”,其龍、穴、砂、水、向指的都是同一個地方,如果福人有緣點得對,便可代代當出王與侯。宋朝國師賴布衣的“山中年年結霧煙,陣勢巍峨插碧天,山高日夜生明遠”和明朝蕭公的“老龍年年結霧煙,降勢巍峨掛碧天。高山日夜生明月,萬里來龍到此眠”其具體所指大概是指現在大明山上的龍頭山。
接下來就說說大明山的龍頭山風水地理
大明山的山脈動態氣勢確實像一條真龍在起舞:大明山起源於崑崙山南麓,經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百色的隆林、田林、凌雲、河池的南丹、都安到南寧的馬山,來龍悠遠生動,風情萬種,富貴萬千,經過重重剝換,過峽,頓跌,形體轉換,脫胎換骨,左閃右擺,閃展騰挪,左右有紅水河、右江送龍,到了馬山縣古零鎮樂平村水錦屯和石豐村長林屯的交界即江隘處以乾龍入首,先後分別結作於馬山縣、上林縣、武鳴縣和賓陽縣,特別是到了武鳴縣的兩江鎮和馬頭鎮小陸處忽然隆起,形成一座氣勢威嚴、雄偉挺拔的山峰——大明山最高峰,海拔1760米,也是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的龍頭山。現在的龍頭山上常年雲霧繚繞,煙霧雲氣,鬱鬱靄靄,日出的霞光,照透迷霧,形成奇特的風光。這正應了風水留題所說的“老龍年年結霧煙,降勢巍峨掛碧天。高山日夜生明月,萬里來龍到此眠。”可資證明這就是真龍跡。
大明山的主峰龍頭山,其來脈峰巒高峙聳撥,端正尊貴,龍頭山所在地其四周山巒起伏,行之有止,起到很好的貯藏生氣的作用。由主峰龍頭山嚮左右各分出一支山脈,分枝布葉,層層降落,彎環如馬蹄,橫向展開闊大,形成屏帳之勢,其左翼(桂中盆地中部的大明山—來賓—象州隱伏斷裂帶)由大明山北西端向東蜿蜒,青龍昂首,經來賓—象州—武宣,其斷裂帶中部在來賓一帶有明顯切割泥盆系地層,最後結作象州縣妙皇鄉的高樓山。高樓山海拔932米,是像州、武宣兩縣境內最高的山峰。是故明朝蕭公的大明山風水題留中有“遷江來賓降波氈”之稱。
大明山主峰龍頭山來龍兩翼分障包羅於外以成大局,中間的明堂自成一個“羅城”:大明山的西南麓對面的丘陵地帶是小明山,小明山起於馬山的楊圩,到武鳴的馬頭、羅波、陸斡一帶隱伏化為開闊地,過羅波的壇李村後又凸起往賓陽的思隴蜿蜒而去。兩邊高山夾峙,中間為平地。武鳴主要的河流是右江支流武鳴河,武鳴河主要一級支流就是流經馬頭鎮不遠的香山河,香山河流經馬頭、小陸、陸斡和羅波等村鎮。所謂水出之處有兩山高聳,貴地也,所以從龍頭山的正面看去,從武鳴的馬頭到羅波、陸斡一直到武鳴縣城有一片開陽地(現在的武鳴到馬山的公路就在這片開陽地中間),四周山環水繞,形真意切。兩邊有兩砂手,層層降落,彎環如馬蹄,形如兩龍拉車,如雙龍戲珠,如皇冠毓帽,如龍摟鳳閣;到南寧的高峰山脈前為一字橫案,高峰山脈一字橫排過去有高峰隘、劍脊隘和甘峒隘(甘圩鎮香爐嶺)等五座峰隘,猶如五對華表捍龍門,又如兩隻獅象把門關,更像兩隻金雞相對鳴。可謂如龍堆鳳窩,如宰相筆案。
龍頭山四周從北到東依次有公益山、望兵山、水陳峰、像頭山、六毛山等五座山峰圍繞龍頭山而排列,而龍頭山居中是主峰。主峰龍頭山的背斜二翼全為泥盆紀的石英砂岩,矽質頁岩、矽質岩裸露,地帶性土壤為赤紅壤,是典型的土山,山高脈厚。登上大明山最高峰龍頭山,只見群峰連綿起伏,龍頭山的四周即東西南北還有九座無名石山按金木水火土五星團聚九星相聚環繞龍頭山,以龍頭山為中心,分別向四周散開去,起其格局如風水術中的五星歸垣,是一個垣局完整的地方,可謂“五星歸垣明堂現”。周圍眾山匍匐朝拜,如三十六公作揖,又如三百六十仙童跪拜;站在大明山的龍頭山頂上,絕對有一種君臨天下的感覺,這正是風水學家們所說的群山拱衛、眾水環繞、乾山巽向的帝王之氣的龍脈。
成為天子地的風水條件
第一是:來龍遠,龍要真。風水術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將逶迤奔騰,形象萬千的山脈稱之為龍脈,比喻是非常恰當的。
第二是:砂要秀,有多重吉砂護衛,最好是“獅象隨護舞翩翩”。大明山是西北千里來龍,開陽到頭結穴,穴位是龍之生氣凝聚的孔竅,大明山的龍穴就在龍頭山上。繼而龍脈蜿蜒南下,至邕江邊結作廣西首府南寧市。
第三是:五星歸垣明堂現。風水格局中最貴者是五星歸垣。所謂五星歸垣者,一名五氣朝元,又稱五星升殿,為龍中最佳之格,萬不逢一。以其水星帳於北,火星聳於南,木星列於東,金星待於西,土星結穴而居於中央。五星左右各星歸於本宮本位,所以有“五氣朝元”,“五星升殿格”之稱。若登星辰觀之,四面相等各得其位,為天造地設,為五星聚精,為萬靈所萃,為正氣所鍾。如此上應天星,下又合方位,誠為最尊之吉地。如此之地,有福德之家,葬其正穴,主出皇帝聖賢。其次亦主出王侯將相,貴極人臣,流芳百世,皇親國戚,文武雙全,大英雄豪傑,狀元神童等,上上至尊之富貴,均在此中藏。
凡稱得上是大富大貴墓地的,都有內外明堂,而且明堂裡要有水,因為水是龍的血脈,龍無水送,不知龍之來處,穴無水界,則不知龍之止所。考察大明山,可以發現,受穴之山的龍頭山其穴區前中軸線上近對的淺崗是南寧的高峰山脈,此為風水格局中的龍頭山其穴區前的一字橫案山。以現在的高峰作為守水口的橫案山可以分內外明堂。內明堂可謂關鎖嚴密。內明堂左邊是武鳴馬頭鎮的安等秧,是一個不高的丘陵山口,形如馬鞍;安等秧再往前即是淥潭隘、淥淇隘、淥黎隘、淥昌隘、淥趙隘五隘皆在馬頭鄉境,再往前是淥良隘(武鳴羅波鎮壇李村)、葛圩隘(武鳴太平鎮葛陽村馬曼嶺西側)、淥橋隘、宗馬隘(武鳴太平鎮林圩東)。內明堂右邊是石磨隘,在兩江東北方向,大明山西南麓對面的小明山上有十三個隘口從兩江到馬頭一線都排列繞成半弧形。內明堂背靠大明山龍頭山,明堂內萬山朝拱、萬水歸堂,而且其中間有月山、敏山和岜馬山等呈印台之形,是為印星。印星好像特別受到壯族先民的歡迎,因為在武鳴縣境內發現的幾處岩洞葬基本都是在印星山上,如武鳴岜馬山岩商代岩洞葬、武鳴兩江獨山戰國岩洞葬等。此外,在武鳴縣境內發現的其他幾處岩洞葬如岜旺、弄山等,這幾處也都是印星山。印星在風水理論上屬於金星,俗語有云:“有印相扶,定是官居極品”、“華蓋與印星共會,管仲佐霸良臣”。
令人稱奇的是大明山龍頭山的內明堂裡就有三潭隨龍水。
廣西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風景優美如畫,風水寶地數不勝數。廣西地處祖國南疆,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背靠大西南。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四周被山地、高原環繞,廣西地貌屬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分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石山6類。
廣西的山系主要分盆地邊緣山脈和盆地內部山脈兩類。邊緣山脈:桂北有鳳凰山、九萬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桂東北有貓兒山、越城嶺、海洋山、都龐嶺和萌渚嶺,其中貓兒山主峰海拔2141米,為南嶺及廣西的最高峰,桂東南有雲開大山,桂南有大容山、六萬大山和十萬大山等。桂西多為岩溶山地。桂西北為雲貴高原邊緣山地,有金鐘山、岑王老山等。
內部山脈在東翼有東北—西南走向的駕橋嶺和大瑤山,西翼有西北—東南走向的都陽山和大明山,兩列山脈在鎮龍山會合,構成完整的弧形。弧形山脈內緣,構成以柳州為中心的桂中盆地;弧形山脈外緣,構成沿右江、鬱江和潯江分佈的百色盆地、南寧盆地、鬱江平原和潯江平原。廣西河流眾多,水量豐富,西江、北江、紅水河、柳江、黔江、鬱江、潯江和桂江。
廣西的地形地貌最適合光磁感應場(太極場)的形成。廣西的大型太極場有兩方面的山形地形組成,一是廣西五大盆地十大水匯局是大環境太極場區,廣西的十七大名山發祖都有大格局的風水寶地
廣西柳州陽河區在風水喝形中屬於「將軍座殿」,地理位置優越,左右依山傍水,公路水路交通便利,其太極場覆蓋半徑為2900米,太極場內陰陽平衡,龍、山、向、水屬合十之局且夫婦正配,因此柳州陽河區格局是像徵著大富大貴的風水寶地,在風水寶地中被評定為八等級。
廣西柳江里雍鎮位於柳江縣東部四十一公里處,與象州縣、鹿砦縣、穿山縣等相鄰,在風水喝形中屬於「猛牛戀江」,太極場半徑為一公里,太極場內陰陽平衡,是本山龍主穴,遠古相傳有福葬此地兒孫金榜題名,富貴雙全,在風水寶地中被評定為七等級。
廣西象州寺村座落於象州縣中部,村內有廣西著名的花池溫泉等旅遊景點,在風水喝形中屬於「狀元宮」大地,其太極場半徑為一點八公里,場內陰陽平衡,卦理龍、山、向、水為合十之局且夫婦正配,為本山龍主穴,相傳是民間的狀元宮風水寶地,被評定為七等級。
我們收集有全國各地風土記,風水留題詩,今天給大家分享廣西風土記,6個風水留題大地,我們每週分享十來個給大家研究,大家看一下這期分享的有你家附近了嗎?
蛟龍常掛雲霧霜,巍巍捶碧天山中。
天吹鼓響處騰馬,兵旗排列西邊天。
莊嚴將軍神武威,飛來鳴鳳橫幅案。
陰陽源水盡去朝,左輔右弼齊邊羅。
日月聚回玉星照,黃門金榜朱紫衣。
亥巳走向一排山,恰似儀仗出天城。
帳下貴人執功笏,面對來龍真穴地。
好似落山金鐘形,文房四寶維墨水。
孔雀開屏華表收,階前明堂深且靜。
伏拜雄獅護朝門,他日功名定封候。
形如群羊下山岡,同齊片面掛吊星。
眼斜銀帶纏龍身,外揖簾幕天馬案。
雙拘守往城門水,白兔吃著河邊草。
三隻梅龜走過堂,恰似金箱連玉印;
左邊執笏如牙刀,定出衙門刑部郎。
奇怪龍穴向東山,兩邊倉庫壓前面。
大山半月塞門前,九旭城池黃鶯棲。
帳開旗鼓列兩旁,岩山左邊合遊龍。
當面拜伏右邊庫櫃,排衙卯方閉進水。
兩個天財臥牛案,子孫世代高進科。
a、
方圓數裡卷龍脈,南轉戌山面灣起。
伏落神勢拱一嶺,天象牙笏拜星砂。
朝起文星遙聳翠,土覆藏金背秀氣。
山龍落人白龍池,天然艮坤一上灘。
二水流去龜頭穴,兄弟一舉功名成。
b、
南走轉北到楊梅,形如祥雲捧月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