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地理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那麼,風水地理入門知識有哪些?地理風水入門要點是什麼?風水地理入門理論是什麼?下面是風水地理入門知識大全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風水地理入門知識
風水一詞可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比較廣義的意義,泛指附近的空間、山、水,樹木等自然環境。比如說這裡風水真好,真是一塊風水寶地等。一種是比較狹義的意義,專指陰宅(祖墳)和陽宅(住房)。比如說做風水,你家有好風水等。風水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改變,沒有固定的風水寶地,所謂富人福地,福地富人。
在地球上,佔最大體積的物質是什麼,就是風、水、地。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是什麼,也是風(空氣)、水、地(土地)。所以許先潮多次強調請大家在說風水的時候不要把「地」忘了。在地球上除了由天體進來的物質之外,幾乎所有物質都由風水地三者所承載所包含所孕育,當然也包括人類。可見古代人所說的風水,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質,風水學就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微觀物質(空氣、水和土)和宏觀環境(天地)的學說。根據古人的感知,在大地上除了地和水之外,餘下的就是空間了,空間裡只有風了。古人認為,風和空間和天是聯在一體的,風水學中所說的風,既是空氣,也代表空間,同時也包含天。風水一詞最早出於伏羲時代,太昊伏羲根據自己研創的簡易圖,推理出地球有過一段是風與水的時期。 《簡易經》裡記載:「研地說:一霧水,二風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澤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無水。」這裡所指的風水應是風水的原義。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就是天,所以有天一生水之說,二就是地,三是什麼,三就是水。把老子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萬物。
地理風水入門要點
一:觀天。
宇宙星體對人的作用。古人十分注重太陽月亮星宿對人類的影響,在風水上主要表現在採光、立向、選日方面。
元運年月日時四季,都是由天星循環所形成的,所以天體的運動對人的影響作用是無容置疑的。所謂堪輿,堪天道也,輿地道也。有天才有地,有地才有水有萬物。觀察天,了解天,天光上臨,地德下載,在天成像,在地成形,根據天星來選擇風水地也就成了風水學中最原始的最基礎的學問了。
幾千年前形成的中國夏曆,和現在一直沿用的農曆,其中都有風水師的重要貢獻。根據星空的現象來預測人世的休咎,這也是風水學中一種很重要的方法。
七政四餘,輪流當值。天星在時間上也有一系列的程式,這主要表現在天星演禽日課上。
二:辨質。
風(空氣)、水、地(土)的質,對人的作用。這是風水學的基礎。
這裡所指的風為人呼吸的空氣,水為人吃的水,源頭水,土為種莊稼的土、穴位中的土。因為空氣、水、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如果風(空氣)質不好、水質不好、土質不好則會造成生物不好,引人發病,致人生災,我想這是誰也不會否認的。
古代風水師主要有望氣聞氣等方法以測定空氣品質,品水養魚等方法以測定水的質量,捏土嘗土等方法以測定土的質量。
雪心賦雲:草繁木茂,水深土厚,就是根據目測定風水土的質量的方法之一。益福堂的實證生氣十法一文中就有此類方法介紹。
在古代,科技不發達,風水師只有用眼看,用鼻聞,用口嘗,用手捏,用秤稱的原始方法去鑑定風水地的質量,到了科學昌明的今天,風水家們如果還抱著這些簡單方法不放,不與時俱進,不進行工具創新,不藉助於科學儀器來測量空氣品質,水的質量與土的質量的話。甚至有的連這些基礎原理視而不見,這些簡單方法棄而不用的話,我想,那些風水先賢們在天有靈的話,會暴怒如雷的,會臭罵我們的。
三:察形。
風水地的形貌情意對人的作用。這裡所指的風,既是空氣,也是空間。水,是由水積累而成的溝渠溪流,江河湖海。地,是由土積累而成的山崗嶺脈。後來風水學家把陰陽宅所在位置(穴位)後面有直接聯繫的山脈稱之為龍,其他的山崗稱之為砂。
人類在繁衍生息,治國安民,行軍打仗的過程中,發現觀察天象,勘察地貌,了解地形,分辨地質非常的重要,關係到人類的存亡興衰,國家的長治久安,打仗的成功失敗,於是就形成了風水學的原始理論—地理。
四:乘氣。
風水地的氣對人的作用。風水地三者中有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氣存在,這種氣不是空氣的氣,而是由天地山川空間流通、會聚、孕育、體現出來的一種只能意會,不能言表,不能用羅盤測量的東西。氣有吉氣兇氣中氣之分。能意會得這種氣,能接收生氣,摒棄兇氣,才可以達到風水學的最高境界。所以乘氣是風水學的頂尖技術。
葬書謂「氣以生和,氣因形來,氣以勢止,氣以土行,氣以龍會」「形止氣蓄,化生萬物」「葬者,藏也,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則為生氣」是也。推薦閱讀:如何選擇墓地風水寶地
談地理風水的問題,恐需費很大的篇幅方易說得清楚,所以在此僅能談及地理風水的某些概略罷!地理風水基本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陽宅(人居住的宅地),一種是陰宅(死人的墓地或塔位),廣義來說兩者都屬於地理風水的範圍內。所謂風水地理是指什麼? 『風』是指風向、氣流、氣候、磁場、方向、方位等,『水』是指水路、水文,川、河、池、海、動線等,『地理』是指地形、地貌、山勢、環境、建物、交通、人文活動等。地理風水所談的重點應以人為了生存生活與風、水、地形、地貌與環境等,該如何去對應、協調、互動的道理,故與活著的人比較有關係,而對已死去的人本無什麼關連性。
本無關連性,但又為何會產生諸多的關聯呢?其主要的因由應有以下數點,一是宗教的義理(人死後的靈魂有輪迴轉世、六道輪迴之說)﹔二是中國的孝道與道德觀﹙孝死與慎終追遠)﹔三是陰陽、二元、五行學說﹔四是人為因素(為了圖謀私自的權勢與利益而說)﹔五是人性的心理層面﹙想求死者能多加庇蔭讓自己的運勢興隆),因深受上面幾個因由的影響,而將已死去者的陰宅或公媽祖先也一併納入在地理風水的道理中。
今一般人對風水地理的認知,很多是承襲老祖宗的傳統觀念而來,老祖宗告訴大家很多有關風水地理的道理,但今大家對老祖宗所傳承下來的道理,應將可用的與不可用的分際而論,未必即照單全收之。有一句深烙中國人內心的話:『命之好之壞第一在落土時,次靠風水地理』。落土時是屬於先天的條件當無法改之,但對後天可以變動的風水地理,大多數的人就會特別在意、特別注重了!加之今某些宗教、勘輿師、媒體的推波助瀾,話說地理風水對人的影響如何又如何?怎樣又怎樣?在這科學、物質文明發達的年代,有許多人反而熱衷於地理風水的追求,使之成為一門的顯學呀!
其實民間的戲曲與民間的故事傳說,對於風水地理之說也具相當的感染力。比如說:明太祖-朱元璋,其父原是人家的家丁家奴,有天無意間聽到一地理師,指點一戶人家說:『此地是一龍穴,祖先如能葬此龍穴,後代子孫必出公侯將相』。這一席話聽進『朱元璋』父親的耳裡,其父便偷偷地將其祖先安葬於此地。結果朱元璋日後真的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這一民間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但這故事是否有其真實性嗎?倒很值得再商榷。因帝王時代有許多奇特的故事與傳言都與政治目的有關,便於樹立統治威權及其統治正當性。以現代的選舉來說也隱藏這種形象塑造的成份,只是沒有帝王時代那般的誇張罷!一般人不去深思故事的真偽,而寧願去相信故事中所說情節,那無形中加深了人們對風水地理上的錯誤認知。
如果真有龍穴或是什麼穴可尋,那公、侯、將、相或是什麼好康的事物,應都為一些堪輿師及其後代子孫所佔有之。因以人性的心理層面而言,很少人會將肥水往外推、往外送的。既有那麼好的什麼穴可得福蔭,何不自己去佔之呢?從簡單的道理去思緒,風水地理的福蔭力,並不如堪輿師或媒體所言那般的神靈活現呀!俗話說:『賣瓜總誇說自己的瓜最甜』。從事每一行業營生的人,總不會自曝其短及其弱點所在,如果是如此,那他又怎麼去營生呢?事實上有許多的例子,足以見證不如堪輿師所言那般完美,有一句:『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這句話其實是雙關語,可作為自圓其說的下台階。勘輿師所點的是龍穴或什麼樣的好穴,後來怎麼無法見其效呢﹖那堪輿師會說不是所點的穴不好,恐是你之福德不足罷!有者斷言風水地理不好,旦後何以卻飛黃騰達,這又怎麼說呢?所以無效的球會推回到你的手中,而有效的球堪輿師會誇耀,你看某某人祖先的風水地理是我點地,所以庇蔭他飛黃騰達呀!其實一個人會飛黃騰達的因素太多,絕不只是風水地理的問題。
從另一層面去觀,人死後的處理並非固定在同一模式、同一方法、每一地域的風俗、宗教、人文、文化、習慣等都不盡相同,那模式方法自然隨之不同。譬如說:在西藏某些地區,當人死後要將其體移到荒郊野外,讓禿鷹啄食,禿鷹吃的愈乾淨,那代表了什麼?代表這個人是善良地,代表這個人昇天快,很快可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像這種『天葬』根本無什地理風水可言。那是否代表其之子子孫孫永無法出頭天嗎?其實也未必然。譬如說:日本有一地方的習俗,當一個人將臨病死之時,其子孫要將此人背到人煙稀少且是天寒地凍的荒郊野外,讓之等待死神的招喚,這也不涉風水地理的問題。譬如說:有的地區用海葬的方式,去處理死去的親人,這也是無地理風水可言。譬如說:新幾內亞有一古老部落,當人死後要將死者之腦髓挖出分予其親人共享,吃的愈乾淨,那表示對死去的人很尊重很敬愛,而後將此人的屍體移置到郊外一定點,這地點是該部落所有族人死後的集中處,將屍體擺在一起,這般的作法是否就代表其部落每一個族人的福蔭都相同嗎?理當不會罷!
『中國』以中原的漢文化為主體,其所及之處對死去的人基本都採用土葬的方式。但土葬近代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採火葬的方式反更加普及。地理風水可庇蔭子孫之說,如以科學角度去觀,祖先的墳墓也不過是一堆黃土,土下擺著一副棺材,前立一墓碑的墓穴罷!而公媽祖先的牌位,也不過是擺在廳堂神案的一塊木質牌位罷!人死了之後何以留一個位呢?這位不管它是墳墓碑位或神主牌位或是靈骨塔的塔位或是其他不一樣的位。而留下這些位有何之意義與作用呢?這些都與中國儒家的孝道觀念相干,留下一個位,是讓大家能常懷慎終追遠的心,不要忘記自己的根源從何而來,此之行為的目的在於孝道精神的延續與表現。如圖以地理風水而能得到祖先的庇蔭,其實那隻是一心理因素與作用罷!一堆土一牌位其根本無法產生庇蔭子子孫孫的動力源。
祖先會不會庇蔭子孫嗎﹖那得觀何種情形而定。如祖先在世時很有德行,那後人自能受到祖德的各種餘蔭,譬如說:一些忠臣或賢良人的後代(但這餘蔭並非永永遠遠都存在﹚。如以今人的想法,祖先能留下現金或資產那最好不過,這也算是一種祖先最實際、最直接的庇蔭。反之祖先如為非作歹、魚肉鄉民、負債累累,不但子孫得不到其之餘蔭,甚可能受到貽害與指點,上之所說與祖先死後葬在哪裡都無關。
對祖先的地理風水地之說影響最深切的還是宗教,因人死後有靈魂現象的存在。但人死後到底有沒有靈魂存在呢﹖其實有一句『萬物必有盡必有滅』,便足推翻人死後不會有靈魂現象存在,人死後如有靈魂現象的存在,那就違反了宇宙萬物的定律。嚴說人的靈魂是人六識整體記憶的能及能如何表現如何形諸於外,此統稱之為人的靈魂。人一但面臨死去,不消多少的時日這一切便會消失殆盡,靈魂沒有不生不滅的道理。靈魂要真不生不滅唯能遺留給後人的精神、典範、言行,而不是宗教所稱的靈魂。可是世界上的宗教普遍都認為人死後有靈魂現象的存在,同時也有許多科學專家從事於靈魂有無的研究與調查,發現確實有靈魂存在的現象。但是現象未必就等於真相,人世確實也靈魂的現象存在,這點是無可否認地,但那是外星來的細微靈體進入人的腦中樞所顯現的虛幻影像,絕不是人死後的靈魂顯現,這點事實得特別去認清。所以如有祖先餘蔭,那也是神佛所給予的,祖先死後是沒有這種能力。此說之意非言對祖先或親人死後之事從後就可馬馬虎虎辦理之,其實慎終追遠盡孝還是需要,只不過不能將自己的福禍吉凶歸諸於死者的身上。
地理風水還涉磁場說,在此告訴大家一個事例,差不多十多年前,有一位某某大學的教授,其信奉密宗,課餘之後從事風水地理的堪輿工作。其為了尋出祖先的墓穴地,何以產生庇蔭子孫動力的學理依據,曾在『觀音山』做各種實驗,實驗的主要方式,在墓穴地不同的方位,擺設一些凹凸型的東西,想找出墓穴磁場的問題,此實驗室可找到一股較強的磁場(因有凹凸形的東西的關係,不是自然因素)。就算有一股較強的磁場,它畢竟還是物理能,能不具智慧性怎有辦法去餘蔭後代子孫呢﹖
談地理風水的問題,恐需費很大的篇幅方易說得清楚,所以在此僅能談及地理風水的某些概略罷!地理風水基本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陽宅(人居住的宅地),一種是陰宅(死人的墓地或塔位),廣義來說兩者都屬於地理風水的範圍內。所謂風水地理是指什麼? 『風』是指風向、氣流、氣候、磁場、方向、方位等,『水』是指水路、水文,川、河、池、海、動線等,『地理』是指地形、地貌、山勢、環境、建物、交通、人文活動等。地理風水所談的重點應以人為了生存生活與風、水、地形、地貌與環境等,該如何去對應、協調、互動的道理,故與活著的人比較有關係,而對已死去的人本無什麼關連性。
本無關連性,但又為何會產生諸多的關聯呢?其主要的因由應有以下數點,一是宗教的義理(人死後的靈魂有輪迴轉世、六道輪迴之說)﹔二是中國的孝道與道德觀﹙孝死與慎終追遠)﹔三是陰陽、二元、五行學說﹔四是人為因素(為了圖謀私自的權勢與利益而說)﹔五是人性的心理層面﹙想求死者能多加庇蔭讓自己的運勢興隆),因深受上面幾個因由的影響,而將已死去者的陰宅或公媽祖先也一併納入在地理風水的道理中。
今一般人對風水地理的認知,很多是承襲老祖宗的傳統觀念而來,老祖宗告訴大家很多有關風水地理的道理,但今大家對老祖宗所傳承下來的道理,應將可用的與不可用的分際而論,未必即照單全收之。有一句深烙中國人內心的話:『命之好之壞第一在落土時,次靠風水地理』。落土時是屬於先天的條件當無法改之,但對後天可以變動的風水地理,大多數的人就會特別在意、特別注重了!加之今某些宗教、勘輿師、媒體的推波助瀾,話說地理風水對人的影響如何又如何?怎樣又怎樣?在這科學、物質文明發達的年代,有許多人反而熱衷於地理風水的追求,使之成為一門的顯學呀!
其實民間的戲曲與民間的故事傳說,對於風水地理之說也具相當的感染力。比如說:明太祖-朱元璋,其父原是人家的家丁家奴,有天無意間聽到一地理師,指點一戶人家說:『此地是一龍穴,祖先如能葬此龍穴,後代子孫必出公侯將相』。這一席話聽進『朱元璋』父親的耳裡,其父便偷偷地將其祖先安葬於此地。結果朱元璋日後真的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這一民間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但這故事是否有其真實性嗎?倒很值得再商榷。因帝王時代有許多奇特的故事與傳言都與政治目的有關,便於樹立統治威權及其統治正當性。以現代的選舉來說也隱藏這種形象塑造的成份,只是沒有帝王時代那般的誇張罷!一般人不去深思故事的真偽,而寧願去相信故事中所說情節,那無形中加深了人們對風水地理上的錯誤認知。
如果真有龍穴或是什麼穴可尋,那公、侯、將、相或是什麼好康的事物,應都為一些堪輿師及其後代子孫所佔有之。因以人性的心理層面而言,很少人會將肥水往外推、往外送的。既有那麼好的什麼穴可得福蔭,何不自己去佔之呢?從簡單的道理去思緒,風水地理的福蔭力,並不如堪輿師或媒體所言那般的神靈活現呀!俗話說:『賣瓜總誇說自己的瓜最甜』。從事每一行業營生的人,總不會自曝其短及其弱點所在,如果是如此,那他又怎麼去營生呢?事實上有許多的例子,足以見證不如堪輿師所言那般完美,有一句:『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這句話其實是雙關語,可作為自圓其說的下台階。勘輿師所點的是龍穴或什麼樣的好穴,後來怎麼無法見其效呢﹖那堪輿師會說不是所點的穴不好,恐是你之福德不足罷!有者斷言風水地理不好,旦後何以卻飛黃騰達,這又怎麼說呢?所以無效的球會推回到你的手中,而有效的球堪輿師會誇耀,你看某某人祖先的風水地理是我點地,所以庇蔭他飛黃騰達呀!其實一個人會飛黃騰達的因素太多,絕不只是風水地理的問題。
從另一層面去觀,人死後的處理並非固定在同一模式、同一方法、每一地域的風俗、宗教、人文、文化、習慣等都不盡相同,那模式方法自然隨之不同。譬如說:在西藏某些地區,當人死後要將其體移到荒郊野外,讓禿鷹啄食,禿鷹吃的愈乾淨,那代表了什麼?代表這個人是善良地,代表這個人昇天快,很快可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像這種『天葬』根本無什地理風水可言。那是否代表其之子子孫孫永無法出頭天嗎?其實也未必然。譬如說:日本有一地方的習俗,當一個人將臨病死之時,其子孫要將此人背到人煙稀少且是天寒地凍的荒郊野外,讓之等待死神的招喚,這也不涉風水地理的問題。譬如說:有的地區用海葬的方式,去處理死去的親人,這也是無地理風水可言。譬如說:新幾內亞有一古老部落,當人死後要將死者之腦髓挖出分予其親人共享,吃的愈乾淨,那表示對死去的人很尊重很敬愛,而後將此人的屍體移置到郊外一定點,這地點是該部落所有族人死後的集中處,將屍體擺在一起,這般的作法是否就代表其部落每一個族人的福蔭都相同嗎?理當不會罷!
『中國』以中原的漢文化為主體,其所及之處對死去的人基本都採用土葬的方式。但土葬近代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採火葬的方式反更加普及。地理風水可庇蔭子孫之說,如以科學角度去觀,祖先的墳墓也不過是一堆黃土,土下擺著一副棺材,前立一墓碑的墓穴罷!而公媽祖先的牌位,也不過是擺在廳堂神案的一塊木質牌位罷!人死了之後何以留一個位呢?這位不管它是墳墓碑位或神主牌位或是靈骨塔的塔位或是其他不一樣的位。而留下這些位有何之意義與作用呢?這些都與中國儒家的孝道觀念相干,留下一個位,是讓大家能常懷慎終追遠的心,不要忘記自己的根源從何而來,此之行為的目的在於孝道精神的延續與表現。如圖以地理風水而能得到祖先的庇蔭,其實那隻是一心理因素與作用罷!一堆土一牌位其根本無法產生庇蔭子子孫孫的動力源。
祖先會不會庇蔭子孫嗎﹖那得觀何種情形而定。如祖先在世時很有德行,那後人自能受到祖德的各種餘蔭,譬如說:一些忠臣或賢良人的後代(但這餘蔭並非永永遠遠都存在﹚。如以今人的想法,祖先能留下現金或資產那最好不過,這也算是一種祖先最實際、最直接的庇蔭。反之祖先如為非作歹、魚肉鄉民、負債累累,不但子孫得不到其之餘蔭,甚可能受到貽害與指點,上之所說與祖先死後葬在哪裡都無關。
對祖先的地理風水地之說影響最深切的還是宗教,因人死後有靈魂現象的存在。但人死後到底有沒有靈魂存在呢﹖其實有一句『萬物必有盡必有滅』,便足推翻人死後不會有靈魂現象存在,人死後如有靈魂現象的存在,那就違反了宇宙萬物的定律。嚴說人的靈魂是人六識整體記憶的能及能如何表現如何形諸於外,此統稱之為人的靈魂。人一但面臨死去,不消多少的時日這一切便會消失殆盡,靈魂沒有不生不滅的道理。靈魂要真不生不滅唯能遺留給後人的精神、典範、言行,而不是宗教所稱的靈魂。可是世界上的宗教普遍都認為人死後有靈魂現象的存在,同時也有許多科學專家從事於靈魂有無的研究與調查,發現確實有靈魂存在的現象。但是現象未必就等於真相,人世確實也靈魂的現象存在,這點是無可否認地,但那是外星來的細微靈體進入人的腦中樞所顯現的虛幻影像,絕不是人死後的靈魂顯現,這點事實得特別去認清。所以如有祖先餘蔭,那也是神佛所給予的,祖先死後是沒有這種能力。此說之意非言對祖先或親人死後之事從後就可馬馬虎虎辦理之,其實慎終追遠盡孝還是需要,只不過不能將自己的福禍吉凶歸諸於死者的身上。
地理風水還涉磁場說,在此告訴大家一個事例,差不多十多年前,有一位某某大學的教授,其信奉密宗,課餘之後從事風水地理的堪輿工作。其為了尋出祖先的墓穴地,何以產生庇蔭子孫動力的學理依據,曾在『觀音山』做各種實驗,實驗的主要方式,在墓穴地不同的方位,擺設一些凹凸型的東西,想找出墓穴磁場的問題,此實驗室可找到一股較強的磁場(因有凹凸形的東西的關係,不是自然因素)。就算有一股較強的磁場,它畢竟還是物理能,能不具智慧性怎有辦法去餘蔭後代子孫呢﹖
第二步地理:看庭院周圍環境,以整個住宅為中心。看水火位置、周圍四鄰八家的高低、以及可見的自然砂水。主整個家庭之事。
第三步地理:看大門(氣口),以大門的中心為中心,看門口八方沖射來的砂水之氣,氣口尤其重點看八個卦的交界處,朝向方位。
第四步地理:看正房,以正房中心為中心。看水火位置、周圍四鄰八家的高低、以及可見的自然砂水。主全家之事。
第五步地理:最後兼看主人臥室,以這間房的中心為中心,必要時以睡床的中心為中心。看室內砂水佈局,以及院內、院外砂水。每間房的風水對其中住的人起作用。
陰宅風水陽宅風水看法異同:
風水理論在建築中廣泛運用,民間選擇陰宅和陽宅也不例外。下面我們來討論它們的看法異同。
我們知道,屈曲生動、端圓體正、均衡界定、諧和有情是風水美學的四大原理。有史以來,多少文人墨客不惜文墨寫下數以千計的畫卷詩作、歌賦或繪畫讚揚風水寶地,從一定程度上講,山水美學及山水藝術創作取到一定的作用。
在陰宅和陽宅的選擇方面,形法理論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地基的容量大小有所不同。在《雪心賦》中明示:「若言陽宅,何異陰宮,最要地勢寬平,不宜堂局逼窄。」在《葬經翼》中說得就更加具體了。 「(陽宅)來龍大勢亦與陰宅不殊。唯是到頭形體格局有異耳。夫陽舒陰斂,自然之道也。故曰:陽來一片,陰來一線,陰非一線不斂,陽非一片不舒,是以陽基入首與陰穴殊形:陰穴專多取格局緊拱,入首處專以細巧為合法;陽基則不然,所重在局勢寬大,落氣隆重,水城汪洋,或環抱,或倒合,或朝來繞後,悠來揚去。灣曲纏護,多在隔水;水口常在數十里外,大者在二三百里外。」
清代的畫學理論家笪重光在他的《畫筌》一書中,把畫學理論融入風水理論,得出驚人的見解。他說:「夫山川氣象,以渾為宗。村巒交割,以清為法。形勢崇卑,權衡小大……眾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盤互,祖峰乃厚,……一收復一放,山漸開而勢轉,一張又一伏,山欲動而勢張……山從斷處而雲氣生,山到交時而水口出。」可見他在精通山水畫的同時,還熟知風水知識。要求做到「作山先求入路,出水預定來源。擇水通橋,取境設路,分五行而辨體,峰勢同形,諳於地理;像庶類以殊容,景色一致,昧其物情。……雲裡帝城,山龍盤而虎踞;雨是春樹,屋鱗次而鳴冥。仙宮梵剎,協其龍砂;樹舍茅堂,宜其風水。」
誠然,風水美學對文學創作或對畫作的創作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它在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中也深深地烙在人們的意識裡,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山山水水讓人們在物化的自然界中,伴隨在人們生活裡並化成無形的、永恆的、無窮的魅力。
人們在千萬遍朗頌「青山處處埋忠骨」中,讓那些青山秀水的大自然熱情地擁抱無數英雄兒女,他們盡情地吸大地母親的乳汁;同樣在這種魅力的感召下,身處窮山惡水的天棄兒,不停地與命運抗爭,譜寫出驚天動地、撼動鬼神的壯麗詩篇。還有多少海外遊子,一次次夢迴故里。村居如詩如畫,山水如酒如醇,妙境如夢如幻,生命似火如歌。
現代陽宅風水十大禁忌注意:
坐向要當旺。陽宅風水在於坐向是否當運,立向得旺氣則吉,得衰氣則兇,所以古籍有云:向首一星災禍柄。陽宅風水中的坐向不是以一套房的大門為向,而是以一棟樓的入口為主。
房子要方正。做人要方正,長相也要方正。屋相如人相,屋也一樣,一定要方方正正,大忌三尖八角,人與屋是有感應的。
週邊環境好。購買房子,週邊的環境也相當重要。除了傳統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等之外,還要考慮週邊有沒有煞氣存在,如低壓煞(四面有樓、天橋、招牌下壓等)、反光煞(強光反射)、聲音煞、氣味煞等;此外房屋也不要對正政府機關、消防隊、醫院、電房、垃圾池、電線桿等煞氣重的地方。
陽氣要足夠。中國易經的靈魂在於陰陽的平衡,人要陰陽平衡,房屋要陰陽平衡,房屋的光線也要陰陽平衡。房子的窗戶太多,陽氣過盛,財也難聚;窗戶少,終日不見陽光,太暗,陰氣重,容易招致陰靈作怪,病痛多。所以房子的光線適中,陰陽平衡,則財運也好,身體也會好。
水火忌十字。這裡的水是指廁所,火指廚房。古書有云:水火不留十字線。意思是說在房屋的正前、正後、正左、正右之位置及宅之中心點不宜有廚房及廁所。這是基於以下考慮,廁所是污穢之地,孤陰之地,要居不利之方,而廚房是煮食之地,獨陽之方,要居有利之方。而現代建築中,廚、廁都是固定的,所以購買時一定要觀察清楚,不要在十字線上。水火相犯,易生不如意之事,財運反覆,疾病叢生,桃花是非多多。廁所在屋中間的話,為水浸心,易得心、胃、肝、肺、小腸諸疾。房屋的十字,為陰陽不調,易患排泄、頭、眼、口、手腳之疾。
房子忌直衝。大門直衝陽臺、窗戶,前後門相對沖,前後窗戶相對,陽臺與窗戶對沖,這些都是風水大忌,會引至以下問題,一主財運不吉,易破財,易招盜竊;二是身體也不好,易生急病;三是家庭不睦,夫妻易生磨擦。
大小要適中。買房子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據居住的人口多少而決定大小,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屋大人小,陰多陽少,主暗病糾纏,陰靈寄居;屋小人多,陽多陰少,主脾氣暴躁,官災是非多多。
樓層要適合。每一層樓,都有不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而不同的年份也有不同的五行,在易理中,運的五行生樓層的五行、助樓層五行,以吉論;克樓層五行、洩樓層五行,以凶論;但樓層的五行克運的五行,以中等論。
宅命要相配是最簡單的一種,但也是最多人用的一種,「八宅風水」又稱為易卦風水。
顏色要明亮。人的面相有氣色可分,紅光滿面主運氣好,其實樓宇也是有氣色可觀察的。如是新樓,顏色一定是選擇較為暖和的色彩的樓宇,大紅大綠或是太過陰暗的顏色都不好。
家是人一輩子的歸所。住房作為家的載體,承擔了一個家庭幾口人的夢想和追求。合適的家居佈局能給人造就一個祥和舒適的生活環境。一家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自然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在這樣良性發展的家庭狀態下,所有的困難挫折以及矛盾不快都會迎刃而解,一家人自然越活越開心。
堪輿大師王君植淺談陽宅風水:
風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產,其歷史根源源遠流長,傳承數千年而不衰,它在古代曾有不同的叫法,如堪輿、地理等。風水與太極、陰陽、八卦、五行學術有著內在的聯繫,內涵博深,強調天時、地理、人和,所以說,風水學是天文學、地理學、環境學,更是生命學,是宇宙、磁場與人類的關係學。把握健康風水,就是處理人與所居的環境、所居的環境與外界關係的協調、統一的辯證關係,從而達到宅因人而存、人因宅而興的「天人合一」境界。
山青水秀人必傑,窮山惡水民多刁。山管人丁水管財是風水學的一般原則。中國有個成語:「地靈人傑」,實際上是對風水實踐的科學總結。
什麼樣的山有利於人丁呢?當然是「明山」。風水有「明山」與「惡山」之分,所謂「明山」就是山頭規則流暢,給人以自然和諧之美感,各種植物生長茂盛,山面平坦,沒有太多太大的凹凸,同時還要當運;所謂「惡山」當然是形態不規則、不流暢,沒有茂盛植物,直觀看去很貧瘠,缺乏自然協調的和諧感,山面凹凸,怪石磷峋,沒有生機,或草木不生,也包括失運之山。
山的品質不僅有「明山」與「惡山」之分,山的形狀也有金、木、水、火、土的五形之別,如圓形、半圓形的屬金形山,山形比較高而瘦的則稱為木形山,波浪形的為水形山,三角形、山尖形的稱之為火形山,山頂比較平坦的為土形山。從形狀看,火形山最不吉利。
在現代城市中,真山已很罕見,主要是以建築物為主的「假山」,因此在城市購房時,山形的研究已被淡化,但能靠著盡靠,靠不到真山,假山也應靠。
「明山出人傑,惡山絕子孫。」如果坐方山星當運,樓房後面有一棟或幾棟高度不低於本樓的建築,亦屬坐方有「明山」可靠,即為吉利,能使宅中住戶人丁興旺,心想事成,工作順暢,健康長壽,多得貴人相助,易擁有權力,升職機會多多,自己的觀點容易被別人接受,易得到權勢人物的支持。如果坐方靠山不當運,或雖當運卻靠惡山,或樓房後方靠山很小,就叫「靠山無力」,那是不利人丁的風水敗地。
健康風水不僅應「後靠有山」,還必須「前照有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財富之源,明堂當運之水更是使財源茂盛。
「明堂」其實就是樓房前方低空之地,住宅明堂寬大,見水聚氣,人則氣度寬宏,財富可期,有道是「明堂水」當運,白手得黃金,財源滾滾來。
明堂之水除了要當運外,還必須有秀水,風水中的「水」有秀水與惡水之分,凡水質清澈,氣味清新,水流緩慢,曲而不直,形若有情等都是秀水,如長江中下游,河面寬闊,水流平緩,江河如玉帶,湖泊如珍珠,這些都是秀水。
中國的黃河就不是秀水。那些水質污濁、氣味腥臭,流水怒吼形似反弓,河道有泥,無水以及失運等都是惡水。風水上最忌諱那種急流直衝之水,如果明堂之位有惡水,不僅破財,而且影響身體健康。
健康風水的基本格局:
基本格局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也就是背後玄武位要有靠山,前方朱雀位(明堂)要有真水,左方、右方都須有山護持,但這些山不能與靠山爭高,要比靠山小的很多。
靠山為君,左右之山為臣,靠山為主,左右之山為輔。一般情況下城市樓房左右方不會有小山,但是樓房的左右方有樓宇或其它建築,也以青龍白虎有護持論。民間有句俗語:能讓青龍高一丈,不讓白虎高一寸。青龍高,男士揚眉吐氣走四方,心情好,工作順,事業興旺;白虎低,家中女主人多會「厚德載物」,以賢淑著稱。
一套家宅如果具備了龍騰虎躍、龍強虎弱、龍親虎疏的條件,這家庭也會興旺發達,諸事如意,家和萬事興。
人生在世,即使擁有金錢、權力、名車、豪宅,但沒有健康的風水,依然不會幸福。
好風水,形是基,情是果。當一個人得運時,自己挑選的地方,只要自己感覺最舒服,無大忌,就是最好的風水。正是:福人居福地,福地易之理。風水理論為國人陽宅提高生活品質,人類的建築發展過程,真實地反映了人類由蠻荒走向文明的歷程。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一直貫穿於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並以此指導造就了中國東西南北中各方位,因地致宜、各具特色的建築風貌和建築景觀。
中國建築曾經輝煌曾經衰落,但它以其獨特的建築理念和建築風格,屹立在世界建築藝術之林,成為人類文明和美學藝術的一大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