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市區面對林業園區會有兩條岔路,這裡從小就知道叫做[石角口],往左邊進入石角,往右邊(台八線)會到新盛里、大茅埔與谷關。

所以新盛人才知道林業園區後門,地名[圓墩],位置在石角溪邊,也是屬於從前頭社(現在新盛里)的範圍。

這可以推測清朝時期,番社裡頭社的範圍,在出東勢街區後,便由大甲河直到石角溪交界。後因為從中切了一塊林業園區,將頭社一分為二,才導致我們一般人的誤會。

這裡地名叫[圓墩],顧名思義應該有個圓墩?但騎在東坑路上其實是看不到這圓墩,因為它在靠石角溪的下方一些。地勢低於東坑路,不停下來繞到巷弄內真看不到。

這個[墩],高約10米,基礎是整顆是石頭,略呈圓形,故名圓墩。從山邊流下的水道經過圓墩後,竟巧妙的折彎,匯入石角溪。這是客家人會在意的風水地貌,稱為[曲流]。

    0921.0922我們在邱文偉會長的帶領下採訪這裡的新住民(也住很久了),也是客家文化協會的張欽烜理事。

    他說這裡居住人口不多,多一點的人要到高簡或石角莊。聽這裡之前的耆老說起,恐怕清朝時期、日本時期,住在園墩的人數都很少,僅只幾戶人家。

據張欽烜理事說明石角的保和宮曾在圓墩上插有令旗(聽說有四隻令旗),這具有哨點的功能,莊內會派人負責輪流看守,看到原住民族侵犯時可以放煙火警示。

這說法因為在保和宮的相關歷史中並未看到,僅能暫時做保留,期待更多歷史資料做對照。

但這石墩因為相對高度的關係,可以想像在一百年前沒有超過一層樓的房子的年代,站在園墩頂,可以俯瞰整個東勢區,值得開發成為地方文化亮點。

據當地耆老說圍著園墩的水道,在沒有水泥化前是石頭駁崁,其中一顆大石頭形狀很像蚌。這石蚌為當地人所重視並津津樂道,賦予風水傳說,甚至在石蚌的上方有個姓古人家的古墳,可惜之後水道水泥化,這石蚌就被水泥灌漿淹沒,當地人家就說可惜,石蚌死了,風水被破,古家後來也將祖先風水遷走了。

客家人自古以來重視風水,雖然附會了很多傳奇神話,但背後還是客家人對於環境和諧與保護的信念。其實回頭思考若石駁崁還在,若石蚌還在,其實這會是地方文化保存亮點之一,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張欽烜理事帶我們看古墳遺跡

    本次田野調查活動由後生添手團與東勢高工建築科的「設計與技術實習」課程合作,在許瑞昌主任的努力下將108課綱的實際五感體驗落實在課程中,本學期每個禮拜都會有至少兩小時的時間,學生真實走出校園,走讀家鄉,讓所學技能與家鄉環境產生連結。

    後生添手團也以[移動工作坊]的概念,將田野調查的經驗與模式分享給東勢高工,所以這些學生走出校園時,需要帶素描本、筆記本、調查學習單與具有攝影功能的手機,練習利用影音與文字紀錄當下心得。

文章分頁導航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東勢市區面對林業園區會有兩條岔路,這裡從小就知道叫做[石角口],往左邊進入石角,往右邊(台八線)會到新盛里、大茅埔與谷關。

所以新盛人才知道林業園區後門,地名[圓墩],位置在石角溪邊,也是屬於從前頭社(現在新盛里)的範圍。

這可以推測清朝時期,番社裡頭社的範圍,在出東勢街區後,便由大甲河直到石角溪交界。後因為從中切了一塊林業園區,將頭社一分為二,才導致我們一般人的誤會。

這裡地名叫[圓墩],顧名思義應該有個圓墩?但騎在東坑路上其實是看不到這圓墩,因為它在靠石角溪的下方一些。地勢低於東坑路,不停下來繞到巷弄內真看不到。

這個[墩],高約10米,基礎是整顆是石頭,略呈圓形,故名圓墩。從山邊流下的水道經過圓墩後,竟巧妙的折彎,匯入石角溪。這是客家人會在意的風水地貌,稱為[曲流]。

    0921.0922我們在邱文偉會長的帶領下採訪這裡的新住民(也住很久了),也是客家文化協會的張欽烜理事。

    他說這裡居住人口不多,多一點的人要到高簡或石角莊。聽這裡之前的耆老說起,恐怕清朝時期、日本時期,住在園墩的人數都很少,僅只幾戶人家。

據張欽烜理事說明石角的保和宮曾在圓墩上插有令旗(聽說有四隻令旗),這具有哨點的功能,莊內會派人負責輪流看守,看到原住民族侵犯時可以放煙火警示。

這說法因為在保和宮的相關歷史中並未看到,僅能暫時做保留,期待更多歷史資料做對照。

但這石墩因為相對高度的關係,可以想像在一百年前沒有超過一層樓的房子的年代,站在園墩頂,可以俯瞰整個東勢區,值得開發成為地方文化亮點。

據當地耆老說圍著園墩的水道,在沒有水泥化前是石頭駁崁,其中一顆大石頭形狀很像蚌。這石蚌為當地人所重視並津津樂道,賦予風水傳說,甚至在石蚌的上方有個姓古人家的古墳,可惜之後水道水泥化,這石蚌就被水泥灌漿淹沒,當地人家就說可惜,石蚌死了,風水被破,古家後來也將祖先風水遷走了。

客家人自古以來重視風水,雖然附會了很多傳奇神話,但背後還是客家人對於環境和諧與保護的信念。其實回頭思考若石駁崁還在,若石蚌還在,其實這會是地方文化保存亮點之一,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張欽烜理事帶我們看古墳遺跡

    本次田野調查活動由後生添手團與東勢高工建築科的「設計與技術實習」課程合作,在許瑞昌主任的努力下將108課綱的實際五感體驗落實在課程中,本學期每個禮拜都會有至少兩小時的時間,學生真實走出校園,走讀家鄉,讓所學技能與家鄉環境產生連結。

    後生添手團也以[移動工作坊]的概念,將田野調查的經驗與模式分享給東勢高工,所以這些學生走出校園時,需要帶素描本、筆記本、調查學習單與具有攝影功能的手機,練習利用影音與文字紀錄當下心得。

文章分頁導航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 登出 /  變更 )

相信很多逆水寒莊園愛好者都跟遊戲娘一樣,每次都為了那些更好看的建築或者是家具想要升級,四項資源不夠是一個問題,但這只需要時間的積累就能慢慢升上去,而更重要的問題還是升級莊園主樓等級所需的實用值!

在逆水寒莊園三圍中,風水值和美觀值是很容易升上去的,尤其是美觀值,多種種樹就立馬嘩嘩往上升了,而實用值卻讓無數莊園愛好者苦惱不已。甚至有網友很憤怒的吐槽策劃:“講真話,這個遊戲的實用值太難搞了,我美觀都14W5了,實用才12W多,這個實用值簡直就是策劃瞎搞出來的!”

但是,針對大部分逆水寒莊園玩家實用值不夠的問題,貼吧有網友很機智的想到了一個好方法!那就是依靠圓墩來疊!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圓墩是少有的三圍中實用值大大高出風水值和美觀值的!圓墩的風水值和美觀值都是1,而實用值竟然高達5!完全就是為了湊實用值而存在的啊!

那麼,這個圓墩在哪裡可以找到呢?按照【家具-桌椅-圓桌-圓墩】這個順序,很輕鬆就能找到神物家具圓墩啦!這個風水1實用5美觀1的神物家具,只要你莊園有4級了就可以用利用起來喲!

圓墩最好的好處就是,它只佔一個格,可以無限堆疊!只要你有心,不管是杭州雷峰塔還是巴黎埃菲爾鐵塔還是更高大上的埃及獅身人面像,都可以依靠小小的圓墩作為小小的紅磚,來把圓墩當個地一樣的一點點疊出來喲!遊戲娘是沒有這個能力,不過我相信有很多大佬是能夠做到的!

如果有逆水寒莊園急需升級的玩家可以用起來,覺得不好看可以升級完拆掉,只會掉風水,放到倉庫裡可以在下次升級時急需用起來,比那些堆一路大路燈來加實用值的方便了不要太多。這真的是逆水寒目前最省錢的堆實用值的方法了,各位少俠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不過如果資源不是很充分的,莊園差不多4級5級就夠了,再往上每天維護需要的資源特別多,尤其剛開始玩莊園的在3級不要忙著升級,3級能獲得的每日資源其實是最划算的,很多基礎的建築家具能買都盡量在3級的時候買掉,很划算。

覺得有用的少俠們可以收藏一下,點個贊就更好啦,遊戲娘愛你喲!畢竟,行走在逆水寒這個會呼吸的江湖實在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