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12月05日訊】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國,在傳統文化中風水、占卜、奇門遁甲都是古人熱衷於研究的領域,在古代小到建築,大到帝王陵墓,都有風水格局參與其中,中國北京同樣暗藏千年風水秘密。但中共竊政後,北京城的風水出現了變化,其中三大恐怖風水引起易理界關注。

北京城內的風水格局

整座北京城,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一大載體,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千百年來經過長期積累形成的知識、信仰、道德、習俗、法律、觀念等。明清兩朝代,當權者按照風水理論,對北京城進行了整體風水調整,使其更加雄偉美麗,與自然諧和統一。

有關專家對北京景山地區的遙感航攝照片進行了研究,發現這裡的古代建築群的整體設計形狀貌似一組擬人化的建築。地質礦產部地質遙感中心的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們利用遙感技術所拍攝了全北京城鳥瞰照片,翻閱了大量有關史料,相互印證。他們驚奇地發現,明朝人對北京城的設計建造是雙龍佈局形狀,蔚為奇觀。

北京的“雙龍”,水龍以南海為龍頭部分,湖心島是龍眼,中南海和北海構成龍身,什剎海是龍尾,擺向西北方向。陸龍俯臥在北京的中軸線上,天安門宛若龍吻,金水橋為龍的頷虯,東西長安街彷彿龍的兩條長須。

從天安門到午門一帶是龍鼻骨部,太廟和社稷址如同龍眼,故宮恰似龍骨龍身,四座角樓好像是龍的四爪,伸向八個方向。景山、地安門大街和鍾鼓樓構成龍尾。正陽門好似一寶珠。通覽北京中軸線的古建築,呈現出巨龍鎖珠之勢,極富匠心。

明代北京城建築的這種“雙龍”佈局,反映了在華夏民族歷史上君權神授的思想。在一種觀念看來,北京乃興龍之地,帝王乃天降龍種。這種神奇的雙龍佈局設計是中國古人的藝術造詣,還是天然的巧合,仍然是一個謎。

但在中共竊取政權後,宣揚無神論的中共領導人在京城大興土木,興建一些有意禍害眾生的政績工程。

而這些建築,後來都被風水學者解密,比如天安門南側的那個“毛紀念堂”,活脫脫一隻巨型骨灰盒擺在那裡,被指最恐怖之地。江澤民在任時拍板了幾個禍害民眾的大建築,其中一個是為了討好宋祖英的國家大劇院,風水師說是一個“大墳包”;另一個是中央電視台新大樓,輿論叫其大褲衩,設計師說就是一個色情玩笑。有風水學者認為這些建築均觸及了中國古老文化中最禁忌的東西——犯了風水。

北京國家大劇院被指“大墳包”

江澤民和情婦們的傳聞早已在民間和官場中流傳,在江澤民的情婦中,宋祖英是最受關注的一個。據說,江澤民為了讓宋祖英高興,沒少花國庫的巨款,國家大劇院就是江送給宋祖英的最大禮物。

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側,總投資26.8838億元人民幣,包括外圍工程等,大劇院整個項目共需資金38億元。設計師為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

該劇院於2001年12月13日開工時,就因投資巨大和設計方案合理性而引起過巨大爭議。反對者指該劇院像“碎掉半邊倒蓋的大蛋殼”,更有明風水地理理論者說那是一個即將封門的“大墳墓”。

國際權威性建築專業雜誌《英國》曾以社論“無法無天”批評該劇院是“完美的糞團”,與北京城中心和其它任何現有建築完全不協調。

《江澤民其人》一書記述:⋯⋯大劇院最遭人詬病的是其外表看起來像一個“大墳包”,它的地下入口,就像是一條墓道。

書中引述風水專家說“這種格局有利於陰類在陽間猖獗。江來歷特殊,據傳與陰類有關,這或許是這個耗費巨資,而又醜陋無用的愚蠢工程得到江澤民如此青睞的原因之一。”

當時,中國易經學會會長、前中央工藝美院教授李燕曾說,該地是風水中的“爻掛”位置,將來必有不斷的是是非非。他還預言:這個像墳頭一樣的建築物,一旦施工,有相關的人會莫名其妙死去,結果,設計師魏大中去世了。

不過,這個項目於2007年9月已經建成,並於9月25日進行試演、投入使用,12月22日正式投入運營。有人戲稱這是江安置宋美人的“國家大妓院”。

央視“大褲衩”為色情玩笑

央視大樓也是江澤民主政時拍板要建的項目。據公開資料,大樓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工程建築安全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該樓在2010年才完成與中央電視台的交接。

大樓由兩座傾斜的大樓連接構成,樓頂呈90度但又彎曲地互相連接,外觀如同倒寫的U字型,被北京市民戲稱外型似一條“大褲衩”。

港媒曾刊發玄學家文相濡《央視“大褲衩”的風水觀》一文,揭央視大樓風水玄機。文中稱,央視大樓給人的感覺是一座極度危險和扭曲的建築,這樣差的風水外型是先天的壞因素。

從表面上看,連不懂風水的人都會感覺到這種建築外型是不會可靠的,好像勉強站著的樣子。從風水角度,央視大樓周圍空空的,沒有靠山,容易出現人事問題。表面看,大樓外型扭曲,象徵央視的新聞扭曲。文章稱,“劈腿型的建築物,自然桃色新聞多多”。

文章還指,大樓外牆玻璃的線條成交叉網狀,是八卦中屬火的離卦卦象,央視像被魚網覆蓋住,隱示兩種情況:一是多官非、是非纒身;二是難於發展,縛手縛腳,限制太多。另外,離卦是桃花卦,所以性醜聞特別多。

【大紀元2017年12月05日訊】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國,在傳統文化中風水、占卜、奇門遁甲都是古人熱衷於研究的領域,在古代小到建築,大到帝王陵墓,都有風水格局參與其中,中國北京同樣暗藏千年風水秘密。但中共竊政後,北京城的風水出現了變化,其中三大恐怖風水引起易理界關注。

北京城內的風水格局

整座北京城,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一大載體,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千百年來經過長期積累形成的知識、信仰、道德、習俗、法律、觀念等。明清兩朝代,當權者按照風水理論,對北京城進行了整體風水調整,使其更加雄偉美麗,與自然諧和統一。

有關專家對北京景山地區的遙感航攝照片進行了研究,發現這裡的古代建築群的整體設計形狀貌似一組擬人化的建築。地質礦產部地質遙感中心的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們利用遙感技術所拍攝了全北京城鳥瞰照片,翻閱了大量有關史料,相互印證。他們驚奇地發現,明朝人對北京城的設計建造是雙龍佈局形狀,蔚為奇觀。

北京的“雙龍”,水龍以南海為龍頭部分,湖心島是龍眼,中南海和北海構成龍身,什剎海是龍尾,擺向西北方向。陸龍俯臥在北京的中軸線上,天安門宛若龍吻,金水橋為龍的頷虯,東西長安街彷彿龍的兩條長須。

從天安門到午門一帶是龍鼻骨部,太廟和社稷址如同龍眼,故宮恰似龍骨龍身,四座角樓好像是龍的四爪,伸向八個方向。景山、地安門大街和鍾鼓樓構成龍尾。正陽門好似一寶珠。通覽北京中軸線的古建築,呈現出巨龍鎖珠之勢,極富匠心。

明代北京城建築的這種“雙龍”佈局,反映了在華夏民族歷史上君權神授的思想。在一種觀念看來,北京乃興龍之地,帝王乃天降龍種。這種神奇的雙龍佈局設計是中國古人的藝術造詣,還是天然的巧合,仍然是一個謎。

但在中共竊取政權後,宣揚無神論的中共領導人在京城大興土木,興建一些有意禍害眾生的政績工程。

而這些建築,後來都被風水學者解密,比如天安門南側的那個“毛紀念堂”,活脫脫一隻巨型骨灰盒擺在那裡,被指最恐怖之地。江澤民在任時拍板了幾個禍害民眾的大建築,其中一個是為了討好宋祖英的國家大劇院,風水師說是一個“大墳包”;另一個是中央電視台新大樓,輿論叫其大褲衩,設計師說就是一個色情玩笑。有風水學者認為這些建築均觸及了中國古老文化中最禁忌的東西——犯了風水。

北京國家大劇院被指“大墳包”

江澤民和情婦們的傳聞早已在民間和官場中流傳,在江澤民的情婦中,宋祖英是最受關注的一個。據說,江澤民為了讓宋祖英高興,沒少花國庫的巨款,國家大劇院就是江送給宋祖英的最大禮物。

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側,總投資26.8838億元人民幣,包括外圍工程等,大劇院整個項目共需資金38億元。設計師為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

該劇院於2001年12月13日開工時,就因投資巨大和設計方案合理性而引起過巨大爭議。反對者指該劇院像“碎掉半邊倒蓋的大蛋殼”,更有明風水地理理論者說那是一個即將封門的“大墳墓”。

國際權威性建築專業雜誌《英國》曾以社論“無法無天”批評該劇院是“完美的糞團”,與北京城中心和其它任何現有建築完全不協調。

《江澤民其人》一書記述:⋯⋯大劇院最遭人詬病的是其外表看起來像一個“大墳包”,它的地下入口,就像是一條墓道。

書中引述風水專家說“這種格局有利於陰類在陽間猖獗。江來歷特殊,據傳與陰類有關,這或許是這個耗費巨資,而又醜陋無用的愚蠢工程得到江澤民如此青睞的原因之一。”

當時,中國易經學會會長、前中央工藝美院教授李燕曾說,該地是風水中的“爻掛”位置,將來必有不斷的是是非非。他還預言:這個像墳頭一樣的建築物,一旦施工,有相關的人會莫名其妙死去,結果,設計師魏大中去世了。

不過,這個項目於2007年9月已經建成,並於9月25日進行試演、投入使用,12月22日正式投入運營。有人戲稱這是江安置宋美人的“國家大妓院”。

央視“大褲衩”為色情玩笑

央視大樓也是江澤民主政時拍板要建的項目。據公開資料,大樓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工程建築安全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該樓在2010年才完成與中央電視台的交接。

大樓由兩座傾斜的大樓連接構成,樓頂呈90度但又彎曲地互相連接,外觀如同倒寫的U字型,被北京市民戲稱外型似一條“大褲衩”。

港媒曾刊發玄學家文相濡《央視“大褲衩”的風水觀》一文,揭央視大樓風水玄機。文中稱,央視大樓給人的感覺是一座極度危險和扭曲的建築,這樣差的風水外型是先天的壞因素。

從表面上看,連不懂風水的人都會感覺到這種建築外型是不會可靠的,好像勉強站著的樣子。從風水角度,央視大樓周圍空空的,沒有靠山,容易出現人事問題。表面看,大樓外型扭曲,象徵央視的新聞扭曲。文章稱,“劈腿型的建築物,自然桃色新聞多多”。

文章還指,大樓外牆玻璃的線條成交叉網狀,是八卦中屬火的離卦卦象,央視像被魚網覆蓋住,隱示兩種情況:一是多官非、是非纒身;二是難於發展,縛手縛腳,限制太多。另外,離卦是桃花卦,所以性醜聞特別多。

【希望之聲2022年5月2日】北京城營建於大元皇朝,元世祖忽必烈命奇人劉秉忠按天宮佈局,取乾坤之象修建而成。歷經元、明、清三朝,整個北京城浸透著佛、道、儒的思想文化。昔日北京城門、各大殿名稱多出自於《周易》,寺院廟宇、宮殿廳堂均按照天象星辰排列所建。

天上星宿排列佈局與人間京城遙相對應。古人精心營建的北京城,同時還融合著人們對神佛和上天的信仰,將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為摧毀神傳文化留下的歷史見證,中共設置了三座建築——毛澤東紀念堂、「大墳包」大劇院以及央視大樓,毀壞古城格局,並以風水亂局,荼毒華人子孫。

「法天象地」 佈局都城

歷史上,開國之君定都建城所遵循的原則「法天象地」,建築格局展現的高超智慧,呈現的宏觀視野,都令後世驚嘆。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築文化也融在數千年的神傳文化中,成為傳統文化積澱的一部分。歷史文化的積澱,留下的見證能幫助人們重新喚起心中的正念和久遠的記憶。

在古代天文體系中,星空被劃分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以紫微星(北極帝星)為中心。

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每一垣包含數個星座,都有東、西二藩星星環列左右,形如牆垣,所以稱為「垣」。四象,也叫四宮,即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宮各有七顆星星,共計二十八宿。星辰排列方向不同,從整體的佈局看,它們就像北極帝星的藩屏,雖異向而同心。

其中,太微垣是南宮,即朝廷的意思,天帝在此聽政。群星多以官職命名。紫微垣位於北天中央,天帝居所所在地。天市垣象徵聚眾貿易之所,這一垣的星星,多以貨物、經營的市場命名。北極星代表帝王,二十八星宿代表封侯任命的官吏,滿天的小星星代表芸芸庶民。太史公司馬遷所著《史記·天官書》記錄了五百五十八顆星星,完整地介紹了全天星官的職責,以及各星宿對應到人間的體現。

在天成像,在地成形。每一個新的王朝建立後,營建都城都將天象模式與人間政治、百官官衙相比附。人間皇城佈局,儼然是天象在人間的再現,宮殿、城垣、官署、壇廟、街市、水道等均是法天而成。星宿之間尊卑分明、秩序井然,人間皇城遵循天文排列,井然有序、秩序嚴整。

歷代國都「必上合天星垣局,下鍾正龍王氣」。國都,也稱京師,這一說法從周朝開始沿用,表示天子所居之地。京,大也;師,眾也。所以天子居住之地,必能率領大眾。一國之都是萬國表率,也是首善之區。法天象地修建都城,表示天子秉承天象,以此作為教化之本,風俗樞機所在,所以皇城法天而建,建築群陰陽有序、尊卑有別,各在其位,各司其職。王都先正,繼而正萬邦。

歷史上,譬如吳都闔閭大城(蘇州城前身)、秦都咸陽、漢都長安、隋朝大興城、唐朝兩京(長安城、洛陽城)、宋朝開封、元朝大都、明清紫禁城等,均是模擬宇宙構造,像天而建,以示皇者尊貴。

元朝營建北京城,明清時期在此基礎上修建紫禁城,將天上星象排列在人間表現得淋漓盡致。天上紫微垣,北極帝星東西兩側排列著十五顆藩星。在北京城中軸線上分佈著象徵幹陽的乾清宮、象徵坤陰的坤寧宮、象徵陰陽交彙的「交泰殿」,左右還分佈著東西六宮,共十五宮。

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太和殿楹聯:「龍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廣運;鳳城回北斗,萬邦和諧頌平章」,其中中天、鳳城、北斗均和天象有關。皇家法天,傳達以德治理天下的夙願。

北京都城南、北、東、西四個方位建有天壇、地壇、日壇和月壇郊祀場所。北京城置於四郊中央位置。一條長長的中軸線自北而南穿越宮城、皇城和內城。由上而觀,形成巨大的「中」字,體現居「天下之中」的理念。皇權至高,帝都至尊。以天象為指導,通過模擬星象規劃城池,營建帝都,溝通天地人三才,感通神明。

北京古城深藏風水玄機

近代科學家利用遙感技術拍攝了全北京城鳥瞰圖,在翻閱大量史料後驚奇地發現,明朝人設計的北京城是「雙龍」佈局,即一條「水龍」和一條「陸龍」,衡山環水,蔚為奇觀。

其中,「水龍」以南海為龍頭,湖心島為龍眼,中南海和北海構成龍身,什剎海是龍尾。整條「水龍」擺向西北方向。

「陸龍」則俯臥在北京中軸線上。天安門宛若龍吻,金水橋為龍頷虯,東、西長安街如同兩條龍鬚,從天安門到午門則是龍鼻,太廟與社稷壇如同龍眼,故宮恰似龍骨龍身,四座角樓宛如龍的四爪,伸向八方,而景山、地安門大街與鍾鼓樓構成龍尾。正陽門酷似一顆寶珠。陳列於北京中軸線的古代建築群,呈現出巨龍鎖珠的氣勢,營建精巧,極富匠心。

1987年3月,在北京航空遙感成果展覽會上,曾曝出一個驚人消息。通過遙感衛星拍攝的北京景山公園平面圖,酷似一尊盤腿打坐的人像,人們稱其為「景山坐像」。

從衛星照片上看,頤和園的昆明湖像是一個壽桃,萬壽山像是展翅的蝙蝠,十七孔橋則成為一隻長長的龜頸圖。所以頤和園設計體現著「福、祿、壽」三層寓意。

據《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所述:「整個北京城浸透了儒、道、佛之思想與文化,大都城門和大殿名稱多出自於周易乾坤之象,廟宇、寺院、殿堂皆按天象安排所建。」

【希望之聲2022年5月2日】北京城營建於大元皇朝,元世祖忽必烈命奇人劉秉忠按天宮佈局,取乾坤之象修建而成。歷經元、明、清三朝,整個北京城浸透著佛、道、儒的思想文化。昔日北京城門、各大殿名稱多出自於《周易》,寺院廟宇、宮殿廳堂均按照天象星辰排列所建。

天上星宿排列佈局與人間京城遙相對應。古人精心營建的北京城,同時還融合著人們對神佛和上天的信仰,將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為摧毀神傳文化留下的歷史見證,中共設置了三座建築——毛澤東紀念堂、「大墳包」大劇院以及央視大樓,毀壞古城格局,並以風水亂局,荼毒華人子孫。

「法天象地」 佈局都城

歷史上,開國之君定都建城所遵循的原則「法天象地」,建築格局展現的高超智慧,呈現的宏觀視野,都令後世驚嘆。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築文化也融在數千年的神傳文化中,成為傳統文化積澱的一部分。歷史文化的積澱,留下的見證能幫助人們重新喚起心中的正念和久遠的記憶。

在古代天文體系中,星空被劃分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以紫微星(北極帝星)為中心。

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每一垣包含數個星座,都有東、西二藩星星環列左右,形如牆垣,所以稱為「垣」。四象,也叫四宮,即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宮各有七顆星星,共計二十八宿。星辰排列方向不同,從整體的佈局看,它們就像北極帝星的藩屏,雖異向而同心。

其中,太微垣是南宮,即朝廷的意思,天帝在此聽政。群星多以官職命名。紫微垣位於北天中央,天帝居所所在地。天市垣象徵聚眾貿易之所,這一垣的星星,多以貨物、經營的市場命名。北極星代表帝王,二十八星宿代表封侯任命的官吏,滿天的小星星代表芸芸庶民。太史公司馬遷所著《史記·天官書》記錄了五百五十八顆星星,完整地介紹了全天星官的職責,以及各星宿對應到人間的體現。

在天成像,在地成形。每一個新的王朝建立後,營建都城都將天象模式與人間政治、百官官衙相比附。人間皇城佈局,儼然是天象在人間的再現,宮殿、城垣、官署、壇廟、街市、水道等均是法天而成。星宿之間尊卑分明、秩序井然,人間皇城遵循天文排列,井然有序、秩序嚴整。

歷代國都「必上合天星垣局,下鍾正龍王氣」。國都,也稱京師,這一說法從周朝開始沿用,表示天子所居之地。京,大也;師,眾也。所以天子居住之地,必能率領大眾。一國之都是萬國表率,也是首善之區。法天象地修建都城,表示天子秉承天象,以此作為教化之本,風俗樞機所在,所以皇城法天而建,建築群陰陽有序、尊卑有別,各在其位,各司其職。王都先正,繼而正萬邦。

歷史上,譬如吳都闔閭大城(蘇州城前身)、秦都咸陽、漢都長安、隋朝大興城、唐朝兩京(長安城、洛陽城)、宋朝開封、元朝大都、明清紫禁城等,均是模擬宇宙構造,像天而建,以示皇者尊貴。

元朝營建北京城,明清時期在此基礎上修建紫禁城,將天上星象排列在人間表現得淋漓盡致。天上紫微垣,北極帝星東西兩側排列著十五顆藩星。在北京城中軸線上分佈著象徵幹陽的乾清宮、象徵坤陰的坤寧宮、象徵陰陽交彙的「交泰殿」,左右還分佈著東西六宮,共十五宮。

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太和殿楹聯:「龍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廣運;鳳城回北斗,萬邦和諧頌平章」,其中中天、鳳城、北斗均和天象有關。皇家法天,傳達以德治理天下的夙願。

北京都城南、北、東、西四個方位建有天壇、地壇、日壇和月壇郊祀場所。北京城置於四郊中央位置。一條長長的中軸線自北而南穿越宮城、皇城和內城。由上而觀,形成巨大的「中」字,體現居「天下之中」的理念。皇權至高,帝都至尊。以天象為指導,通過模擬星象規劃城池,營建帝都,溝通天地人三才,感通神明。

北京古城深藏風水玄機

近代科學家利用遙感技術拍攝了全北京城鳥瞰圖,在翻閱大量史料後驚奇地發現,明朝人設計的北京城是「雙龍」佈局,即一條「水龍」和一條「陸龍」,衡山環水,蔚為奇觀。

其中,「水龍」以南海為龍頭,湖心島為龍眼,中南海和北海構成龍身,什剎海是龍尾。整條「水龍」擺向西北方向。

「陸龍」則俯臥在北京中軸線上。天安門宛若龍吻,金水橋為龍頷虯,東、西長安街如同兩條龍鬚,從天安門到午門則是龍鼻,太廟與社稷壇如同龍眼,故宮恰似龍骨龍身,四座角樓宛如龍的四爪,伸向八方,而景山、地安門大街與鍾鼓樓構成龍尾。正陽門酷似一顆寶珠。陳列於北京中軸線的古代建築群,呈現出巨龍鎖珠的氣勢,營建精巧,極富匠心。

1987年3月,在北京航空遙感成果展覽會上,曾曝出一個驚人消息。通過遙感衛星拍攝的北京景山公園平面圖,酷似一尊盤腿打坐的人像,人們稱其為「景山坐像」。

從衛星照片上看,頤和園的昆明湖像是一個壽桃,萬壽山像是展翅的蝙蝠,十七孔橋則成為一隻長長的龜頸圖。所以頤和園設計體現著「福、祿、壽」三層寓意。

據《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所述:「整個北京城浸透了儒、道、佛之思想與文化,大都城門和大殿名稱多出自於周易乾坤之象,廟宇、寺院、殿堂皆按天象安排所建。」